徐傳祥
摘 要: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過程需要依靠語言表達來呈現。兒童時期是發展語言的最有效時期,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低年級數學語言培養,加強對低年級學生說話的指導,努力培養學生"會說、善說"的能力,即讓他們說得清晰,說得準確,說得有條理。為學好數學,發展思維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鼓勵;引導;規范
數學新課程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在課堂上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剛走出無拘無束的幼兒園生活,他們生性活潑,喜歡表現自己,可又不善于表現自己。首先數學語言表達是最大難題,如何培養學生數學語言,必然從學生“說”的開始。因此,教師要經常創設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通過各種策略、渠道,促使學生想說話,會說話。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運用數學語言,熟練數學語言。在低年級數學教學多年實踐中,我認為培養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說”
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特強,他們極其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培養學生“說”的動力應從保護學生的這種自尊心開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應始終面對微笑,耐心傾聽,并適時予以鼓勵,如“說得好”“不要急,慢慢說”等,并要求全體學生注意聽,給說得好的同學予以鼓掌或送上小紅花,例如,在教學幾和第幾時,我創設了一個排隊買票的情境,今天,影劇院里要舉行一場精彩的文藝表演,一大早就來了很多觀看演出的觀眾,你看他們排著隊準備進場,他們的隊伍多么整齊呀,你們看一看這隊有多少人?再請你們數一數、阿姨排在第幾個?小明排在第幾個?誰又排在第一個?創設這樣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學生的興趣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同時學生自然的也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我對每個學生發言都應予以充分肯定,使他們喜歡“說”,有信心“說”。
2 示范引導,幫助學生“說”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準確、簡潔而且嚴謹,邏輯性非常強,而低年級小朋友剛進入小學階段,口頭表達能力有限,回答問題不夠完事。同時我們知道兒童的模仿力很強,所以,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知道怎樣有條理地表達。如果學生能在課堂上聽清楚老師的提問、講解,那么必定會由“會聽”轉變到“會說”。例:我在教學5+4-2時,先由表達較強的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說完后,我把算里歸納清楚:先算5+4=8。再算9—2。所以5+4—2=7。教師或學生表達時,讓學生認真傾聽,然后,由學生模仿著說,等相對弱的學生也能表達完整后,請同桌互相說,在學生能講清楚5+4-2的算理后,我再出類似的題,請學生試講,以達到鞏固表達。這樣通過學生的認真傾聽和模仿表達,使學生掌握了怎樣用數學語言準確表達“加減混合”的算理。
3 借助媒體,引導學生“說”
心理學告訴我們,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由抽象思維過度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低年級兒童的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與面前的具體事物或其生動的表象聯系著。因此,在教學時,相應的教學內容要與形象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知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講述,在講述的過程中加深理解。由于語言與直觀相結合,學生的感知更加深切,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學習10以內加、減解決問題時,我設計了一組動畫;一棵大樹原來有5只小鳥,慢慢地飛來3只,誰能提出一個問題,在老師手勢啟發下,說出一共有多少只?同樣有5只小鳥,動畫從5只小鳥中飛走3只,學生自然而然說出,還剩多少只?再結合課本插圖類似于這樣習題,放手讓學生說一說。既獲得了知識,又提高了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
4 加強操作 激發學生“說”
人的認識是一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運用學具操作讓學生的手、口、眼、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促使外部動作化為智力活動。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邊操作、邊講述、邊歸納,可大大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解決問題時,邊示范邊引導說;第一排紅花放8朵,第二排黃花放5朵,(一個對一個),你想到什么?學生不由自主回答;紅花比黃花多3多,黃花比紅花少3多。然后引導學生完整說出三句話,這樣通過操作與講述,既滿足了他們好動的特點,又培養數學語言,為解決問題積累了感性認識。
5 創造機會,訓練學生“說”
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課堂上教師滿堂灌,學生沒有或很少有思考和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口頭表達能力得不到訓練。為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多給學生“說”的機會。首先,可以給學生自言自語的機會。讓學生組織好語言、準備好說的內容,以便能一次說對,增強他們的信心。例如:我在教學()×4<30時,問:“括號里最大能填幾,為什么?”,我先讓學生自己輕聲說一說,然后請優秀學生示范說一遍,讓大家聽一聽,對照自己,想一想自己說得對不對,再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自言自語說一遍,最后才舉手發言進行交流。這樣的自言自語可以縮小學生間的差距,鼓勵說話的勇氣,增強回答問題的信心。其次,要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機會。通過同桌、四人小組等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幫助,以求共同提高。因此,我有意識地根據問題的難易向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問,困難生回答一些難度低的問題,優秀生回答一些思考性較強的問題。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各類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表達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和提高。
總之,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其實,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多年的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常常感覺到: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培養,是一件繁復的工程。只有這樣經過長時間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以強化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