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甲
摘要 概述了寧波市江北區水果產業現狀,指出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為寧波市江北區水果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水果產業;現狀;問題;對策;浙江寧波;江北區
中圖分類號 S6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108-02
江北區位于寧波市區西北側,地處城郊結合部,是寧波有城又有鄉的中心城區。江北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土壤有紅壤、潮土和水稻土3種,適宜發展楊梅、桃、柑橘及其他果樹種植。近年來,江北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結合生態區建設,攻堅克難,勇于創新,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水果產業快速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據統計,2017年江北區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 533.33 hm2,產值達1.7億元,水果產業在農業領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對江北區水果產業發展現狀進行闡述,并提出相應對策。
1 發展現狀
據調查,江北區現已建成萬畝水果產業基地1個,寧波洪大農業公司、寧波市慈湖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無公害農產品單位5家,水果專業合作社近30家。擁有全市第一個通過省級林木良種認定的“荸薺種”楊梅變異品種“慈薺種”楊梅。有“洪塘”“甬優”“甬金”等葡萄、蜜梨品牌;“慈城”“明良”等楊梅品牌。經過多年努力,江北區水果產業取得了不少成績,如 “洪塘”翠冠梨榮獲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銷會金獎,“洪塘”紅地球、美人指榮獲寧波市優質名牌葡萄評比金獎,“巨玫瑰”和“美人指”2個品種喜獲省級銀獎,“明良”牌楊梅獲橫河杯全國十大精品楊梅評比金獎、寧波市第二屆“十大名果”(楊梅)評比金獎。
1.1 發展重點轉變
多年來,江北區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業務部門積極引導農民進行果業結構調整,大力壓縮低效樹種和品種,發展優質高效品種和地方名優品種,旨在發揮水果生產的優勢,促進水果生產由數量型向市場需求型轉變。目前,總體趨勢表現為面積趨于穩定、產量持續增長、質量不斷提高、效益不斷提升[1]。2006—2015年,即“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江北水果面積、產量、產值增長“三級跳”,保持了快速增長的態勢,為“十三五”期間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1.2 果品質量明顯提高
當前,水果生產以市場為導向,把提高質量作為重中之重,從生產到流通采取多種措施來提高果品質量。在生產上,不斷采用新技術,如施有機肥、套袋、生物防治病蟲害等,同時培育、引進新優品種,生產出更多的優質果品;在經營過程中,加大采后商品化處理力度,提高果品質量檔次;利用新技術進行貯藏保鮮,提高果品保鮮質量;隨著各地市場、品牌、競爭意識的增強,有更多的果品注冊商標,不斷改進包裝,提高其商品化程度,參與寧波市內外市場競爭,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1.3 產業化經營進程加快
1.3.1 調整產業結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江北區水果產業化布局初步形成。一是以毛力村為中心的柑橘生產基地,面積近66.67 hm2;二是南聯楊梅生產基地,面積約33.33 hm2;三是以裘市、西江、西洪等村為主的優質平原水果生產基地,面積逾666.67 hm2 [2]。
1.3.2 成立水果專業合作社和產銷協會。全區已成立水果專業合作社和產銷協會共30余個,品牌建設不斷推進,傳統果業正向現代果業穩步邁進。如寧波江北綠艷果蔬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冊資金21萬元,注冊商標甬康,占地112.2 hm2,社員108戶,主要經營葡萄、草莓、獼猴桃、蔬菜種植、土地領養、農莊、自由采摘等,是江北區洪塘萬畝優質高效水果產業基地的核心產區之一。合作社先后榮獲省“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林業示范性專業合作社”等榮譽稱號。
2 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有力的信息指導服務
基層領導、科技人員及農民對結構調整把握不準,不同程度地存有等待觀望和猶豫不決的心態;加之鄉鎮林技員的缺少,使林業技術服務工作力量削弱。
2.2 品種結構不合理,產業化水平較低
品種結構不合理,優質高檔果率不高,鮮食、加工品種比例不協調。江北區水果生產大多是以家庭果園為單位的分散栽培方式,集中成片統一管理的大果園還比較少,這種栽培方式使水果生產不可能進行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產后增值不夠大。同時,江北區由于缺乏大型水果加工企業,導致水果基本上僅限于鮮銷、內銷,嚴重制約著水果業的發展[3]。
2.3 栽培技術及發展空間受限制
部分果農盲目追求產量,大劑量、超次數施用農藥,施肥技術不規范,致使水果很難進行有機栽培,從而影響了水果的品質。寧波市江北區現種植有蜜梨、葡萄、楊梅等主要果樹,是都市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廣大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蜜梨、葡萄等平原小水果的發展空間受到了很大限制。
3 對策
3.1 加強技術服務建設
3.1.1 繼續拓寬為果農服務的技術服務隊伍,及時為果農排憂解難。拓寬為果農服務的技術服務隊伍,如農民土專家、林技服務小分隊等。
3.1.2 定期進行葡萄、楊梅等果樹種植技術培訓。開展葡萄、楊梅等果樹種植技術培訓,并配備生產基地技術人員,將責任落實到人,做到長期進行技術跟蹤、隨時提供技術服務。
3.1.3 引進發展新型水果,建立科研培育的引種平臺。江北區水果產業結構穩定,在以葡萄、蜜梨、楊梅等為主要種類的前提下,近年來葡萄產業發展速度極快,品種更新速度也在加快。江北區在水果培育過程中,一方面不斷引進新品種,一方面自發選育品種,建立水果引種平臺,既促進了水果科研技術的進步,又可為果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引種參考[4]。
3.2 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
推行水果標準化生產,是提高水果品質和效益,提升江北特色水果在國際、國內市場上的競爭力,促進水果優勢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目前,江北區水果生產模式主要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水果質量參差不齊,水果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完善,不能實現優質優價。因此,江北區應全面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抓好剪枝、科學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疏果等措施,發展無公害水果、綠色水果和有機水果。
3.3 重視采后技術處理,發展水果加工業
為了實現水果附加增值的最大化,針對水果易腐爛變質的特性,應對上市果品進行商品化處理,如分級、清洗、打蠟、防腐保鮮、精細包裝等。發展水果加工業是提高江北區水果業競爭力的重要措施,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客商前來洽談項目,投資興建上檔次、上規模的果品加工廠,生產適合國際市場上水果加工潮流的產品,逐步向生產濃縮果汁和保健食品等方向發展。
3.4 創建水果產銷合作組織
3.4.1 繼續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等農業合作組織,推行“農民合作組織+農戶”的模式。從2007年開始,江北區政府出臺政策鼓勵生產同類水果的農戶自愿組建專業型的水果專業合作組織,如陳海珍、徐騰達等成立了金地水果合作社;潘樹增等成立了綠艷果蔬合作社等,較好地解決了果農組織化程度低、生產規模小、難以進入市場等問題。通過專業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果農分散的小生產與產業化、大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規模效益,有效保護了果農的利益。
3.4.2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努力組建龍頭企業,包括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推行“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行以經濟利益為紐帶、產業環節為鏈條的利益共享、風險同擔、責權明確、互惠互利、互促共長的經營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組織化程度,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3.4.3 開拓國內外市場銷售渠道,做好水果營銷工作。每年大宗水果收獲季節,組織精干促銷隊伍分赴國內主銷區市場如廣州、上海等大城市調查了解信息,指導江北區水果購銷渠道;通過宣傳廣告、上網、制作專題片等形式,擴大江北區水果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5]。
3.4.4 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扶持力度。一是不斷增加資金投入,資金要專項用于產業化項目建設,重點用于組織培育、基地、農業科技等;二是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基地建設項目貸款給予重點支持,適當放寬擔保抵押條件、利率適當優惠、延長貸款期限[6]。
4 參考文獻
[1] 王國法,邵子龍,高洪勤.臺州市水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浙江柑橘,2010,27(2):5-8.
[2] 王秋萍.臨汾市水果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落葉果樹,2016,48(1):23-25.
[3] 夏麗桂.麗水市蓮都區水果產業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果業信息,2016,33(1):17-19.
[4] 張云蘭,談曉花,鄧美鳴.廣西水果產業競爭力分析[J].北方園藝,2017 (6):181-185.
[5] 李小紅,孔令孜,楊景峰,等.廣西水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熱帶農業科學,2016,36(8):79-85.
[6] 陳新建,陳道明.中國熱帶水果生產貿易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熱帶農業,2010(3):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