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潤澤 張莉莉 韓煦
摘要:京津翼地區是我國三大重要經濟圈之一,近年來為了發展經濟,該地區能源消耗急劇增加,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的破壞,尤其是鋼鐵產業亟待優化。鋼鐵產業生態化旨在追求經濟系統與環境系統的協調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鋼鐵產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鋼鐵產業生態化 層次分析法 經濟一體化
一、背景介紹
1.隨著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要求。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明確目標。京津冀經濟圈作為北方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2.京津冀地區是鋼鐵產能較為集中的地區,是全國最大的鋼鐵基地,日益加快的工業化進程使生態系統受到了較大破壞,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環境污染以及資源短缺的問題成為了人類必須面臨的嚴峻問題。這種以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的經濟增長模式斷不可取,京津冀三地位置相鄰,產業發展卻自我封閉,資源利用率低下,無法達到三個地區優勢互補共同實現構建生態產業鏈的目標。
3.京津冀地區產業同構化問題使得區域內競爭激烈。影響合作。產業發展的高端化仍不明顯,嚴重阻礙經濟發展。京津冀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成為整合區域內資源,推動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更好地優化京津冀產業布局,推動京津冀產業結構協同,需要突破行政區域壁壘、發展低碳產業鏈,促進粗放型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循環經濟、推動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
4.在資源浪費不能得到有效利用以及環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構建生態產業鏈是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河北為代表的京津冀地區。聚集了河鋼集團、首鋼集團和天津鋼鐵等為數眾多的大型鋼鐵企業,是中國鋼鐵工業最重要的生產基地。同時北京地區的工業企業還需天津和河北的承接,這就需要構建生態產業鏈進行區域產業結構和布局、規模的調整,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到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二、鋼鐵產業的研究現狀分析
眾所周知,天津及唐山的各鋼廠是全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如圖一所示。近年來津冀兩地的鋼鐵產量平均保持在5000萬噸、18000萬噸左右。且呈增長趨勢。
PMI作為經濟變化的晴雨表,能很好地反映一個行業的運作情況??梢钥闯?,河北省鋼鐵業在2012年時PMI指數大于50%。鋼鐵業呈增長趨勢。而之后的數年間(截止2016年)均低于50%,在40%左右震蕩,表明河北鋼鐵業雖在努力擴張,但仍呈衰退趨勢。直至2017年,河北鋼鐵業PMI才重回50%以上。這說明,近幾年的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取得了一定成效。
1.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
中關村科技園區覆蓋了北京市科技和信息資源最密集的區域,園區內有清華、北大等高科院校39所,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各級各類的科研機構213家。中關村在資金及科技方面有著絕對優勢。近年來,隨著中關村科技園對循環經濟的深入研究,節能減排技術發展迅速。通過引進中關村先進技術,使其在河北落地轉化,從而改變河北鋼鐵高耗能、高污染的局面。中關村科技產業園作為鋼鐵生態產業鏈的上游,在資金和技術方面為中下游的天津、河北提供了重要支持。
2.天津濱海工業園區
濱海工業園區是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位于天津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經濟圈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而鋼鐵產業作為天津的傳統產業之一,占天津工業比重就達到了1/5。推動鋼鐵生態產業鏈優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5年旨在促進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推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多家金融機構提供300余億元節能減排資金。濱海工業園區作為天津重要的產業園區,利用北京提供的資金與技術,不斷優化鋼鐵產業。發展精品鋼鐵,增加鋼鐵附加值,延長鋼鐵產業鏈,加強環保節能,成為當前濱海工業園區鋼鐵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3唐山曹妃甸工業區
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以來,截至2016年,河北省引進京津資金11041億元,占全省同期引進省外資金的一半以上。河北鋼鐵在京津資金與技術的支持下,正在努力去產能,改變過去“一鋼獨大的局面”。作為河北鋼鐵的主要生產力,唐山鋼鐵的產業轉型備受矚目。過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傳統鋼業正向著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生態鋼鐵產業鏈轉化。截止2016年,唐山市共化解煉鐵產能780萬噸,化解煉鋼產能829萬噸;比省下達的任務多化解煉鐵產能16萬噸、煉鋼產能106萬噸。唐山鋼鐵去產能不是最終目的,借此發展高端鋼鐵產業、增加附加值、形成上下游聯動的生態產業鏈才是意義所在。據2016年數據,通過對唐山工業園區等方面的改進,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了7.47%,空氣質量改善率達到了12.9%。
三、結論
根據各個企業各自的技術優勢,整合生產過程,節約資源的使用,提高利用效率和避免浪費。加快建設鋼企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管理體系,加強對資源的管控力度,使資源能夠高效地發揮價值。推廣能耗監測系統控制與優化等技術,建設設備能耗數據采集、統計和分析等數據平臺。試點示范和全面推行并行,加快優化進程,引進高科技人才,不斷創新企業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