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爽
雖然接觸“語文主題學習”的時間不長,但我卻被這種全新的課堂模式吸引了。“語文主題學習”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能力,著力點是課內大量閱讀。我和學生在“語文主題學習”中暢游,在閱讀中靜聽花開,離“語文”更近了一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且行且思,受益匪淺。
一、重視“語用”,簡單閱讀
“語文主題學習”倡導在課內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化繁為簡,進行高效教學,把時間還給學生,推進學生的閱讀。在語文教材的編寫中,編者將課文按照一定的主題或內容編排,一個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是同一個主題或同一個內容。而“語文主題學習”倡導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單元的編排特點進行單元整合,尋找一個訓練點,從語言運用的角度切入內容主題,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三年級上冊第8單元的整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的,通過學習這個單元,可以讓我們感受到父母親人的愛,陌生人的愛和同學之間的愛。這些文章都是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品質。因此,我們可以把“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描寫揣摩文章所表達的真實情感”作為本單元的語用點,引導學生進行品讀和訓練,從而幫助學生準確運用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及能力。
“語文主題學習”課堂教學重在找準語用點,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有大局觀,注意把單元中類型或題材相同的文章進行有效地整合與拓展。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和《聽聽,秋的聲音》時,我著重抓住多角度描繪看到的和聽到的秋天,以及運用不同的句式把事物寫具體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品讀;并通過多媒體欣賞秋色,讓學生在交流、感悟之后,朗讀并背誦相關的語句,并適時總結寫作方法。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并學會了運用不同的句式來描繪心中的秋天。接著,教師很自然地過渡到《聽聽,秋的聲音》,并引導學生根據以上的學法進行學習,把聽到的聲音也用這樣的句子寫一寫。教師及時出示相關的小練筆讓學生進行練習,學以致用。這樣讀寫結合,長此以往,學生的運用能力和寫作水平自然得到提高。
二、一課一得,輕松閱讀
“語文主題學習”倡導“一課一得”。教學中,教師圍繞單元教學進行有效整合,每課抓住一個訓練點,讓學生在每節課的學習中收獲一種學習方法或寫作技巧等,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時,我尋找的訓練點是學習并掌握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教學時,讓學生找找哪些詞語寫出了西沙群島的特點,學生會發現“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就是西沙群島的特點;接著,引導學生讀一讀課文的末尾,再找找哪些詞突顯了西沙群島的特點,學生通過讀就會發現也是“美麗、富饒”。這時,我適時點撥: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以“美麗、富饒”突顯西沙群島的特點,這就是首尾呼應。課堂最后,也是抓住“首尾呼應”這一訓練點,出示相關文章的內容,讓學生練習寫一寫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這樣,本節課的語用點就落實到位了,學生學會了“首尾呼應”這一寫作方法,真正讓學生一課一得,輕松閱讀。
三、興趣為首,樂享閱讀
閱讀是一種興趣,閱讀是一種習慣。只有在學生的心里播下閱讀的種子,才可能長成參天大樹。經過“語文主題學習”一年多的培養,如今閱讀已經成為學生生活的常態。每到閱讀課,學生或一人獨享,或三五成群,或集體品讀,盡情享受著閱讀帶來的快樂。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后,逐漸明白“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剛開始時,我開展了讀書積累卡活動,大多以摘抄好詞佳句,記錄主要內容為主,之后鼓勵學生給讀書卡配上色彩斑斕的圖案,或結合古詩內容進行配畫。學生在心曠神怡的感受中體會閱讀的快樂,這是讓學生把讀書筆記堅持下去的動力。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給課文配插圖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現在,學生已經發展為給自己的作文配插畫了。精彩的內容,漂亮的漢字,再配上一幅幅貼切的插畫,學生樂此不疲地徜徉在閱讀的喜悅中,享受著屬于自己的快樂。
在“語文主題學習”的道路上,我和學生共同品味著書香潤澤生活的快樂。我會一如既往地前行,讓其在我的教學中生根、開花、結果。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鐵鋒區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