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云
摘要 本文分析了無為縣十里墩鎮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發展對策,分別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扶持龍頭和擴大規模、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不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期增強農業發展活力,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現代農業;現狀;問題;對策;安徽無為;十里墩鎮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0-0264-02
十里墩鎮位于無為縣中部,北與無城鎮相鄰,屬丘崗平圩各半鄉鎮,面積 52.3 km2,轄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8 332人,勞動力9 182人,耕地面積2 076.00 hm2,林地面積281.33 hm2,水面304.00 hm2。農業是十里墩鎮的傳統優勢產業,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資源優勢,合理調整種養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積極創辦農業龍頭企業和探索農業種養適度規模經營,把加強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積極推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全鎮統籌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現代農業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1 現代農業發展現狀
1.1 種養結構調整面積日益擴大
近年來,十里墩鎮以加快種養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切實轉變職能,引導農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目前,十里墩鎮的種養結構規模化生產初步形成了以下四大基地。
1.1.1 品牌糧種植基地。2016年3月底,十里墩鎮以安徽永安米業購銷有限公司為龍頭,通過企業和農民簽訂合同(提供良種,加價收購),按照“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四位一體的產業模式,大力發展專用品牌糧食生產,目前已建成了533.33 hm2專用品牌糧種植基地,實現了多方盈利。
1.1.2 畜禽養殖基地。畜禽養殖是十里墩鎮一大傳統優勢行業,安徽星輝畜禽養殖有限公司是蕪湖市龍頭企業,養殖種豬、育肥豬,年存欄8000頭,年出欄生豬1萬頭;無為鑫綠園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安徽鼎昌生態有限公司、無為園林牧歌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無為縣興旺家禽養殖農民合作社、無為縣潤發家禽養殖農民合作社等養殖肉雞、蛋雞,累計存欄禽類10萬羽,年出欄35萬羽;蕪湖市拓月生態有限公司養殖黃牛,年存欄200頭,年出欄380頭。此外,十里墩鎮涌現了一批養殖大戶,初步統計達41戶。
1.1.3 水產養殖基地。截至2017年8月,十里墩鎮發展水稻—龍蝦種養的有6戶,其中農場2家,累計面積34.67 hm2;發展特種水產養殖累計面積190.67 hm2,其中農場5家,養殖面積>6.67 hm2的大戶有12戶,最大的為無為縣十里玉塘家庭農場水面養殖,面積達53.33 hm2,養殖的主要品種有螃蟹、青蝦、龍蝦及中高檔魚類等逾10個品種。
1.1.4 瓜果蔬菜基地。十里墩鎮瓜果類68.40 hm2、蓮藕67.87 hm2、蔬菜類73.20 hm2,累計面積達到209.47 hm2,其中大棚蔬菜8.33 hm2、大棚葡萄4.13 hm2、大棚草莓2.87 hm2、溫室櫻桃3.47 hm2。
1.2 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
近年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累計投入逾1 200萬元,完成圩口堤防加固工程63 km,新建機埠3座、涵閘8座、機耕路42 km、灌溉渠25 km、排水渠8 km、山塘清淤126口,土地復墾35.47 hm2,為十里墩鎮的農業經濟發展和自然災害防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 新型農業主體迅速興起
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十里墩鎮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主體迅速興起,現已審批注冊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有9家(安徽永安米業購銷有限公司、安徽省江橋羽毛有限公司、安徽省鴻興羽絨制品有限公司、安徽無為金華羽絨制品有限公司、安徽坤昌家具有限公司、安徽星輝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無為鑫綠園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安徽省無為縣五鳳生態林業有限公司、安徽虹橋苗圃有限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有20家、家庭農場有53家。目前正朝著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方向發展。
2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十里墩鎮現代農業迅速發展,但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業科技推廣力量薄弱,農民素質偏低,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普及較慢,增產效果明顯、經濟效益好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仍存在示范范圍小和推廣速度慢等問題。二是農業產業結構布局分散、規模小,十里墩鎮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在結構布局上呈現“一鎮多業”的狀況,產業集中度不高,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品質優勢不明顯。三是農業龍頭企業發展速度慢,效益難以凸現。十里墩鎮現有企業規模偏小,帶動能力較弱;市場開拓力度不足、對市場預測不準、缺乏現代營銷方式的意識和方法;企業未與農戶簽訂固定的訂單合同,盲目辦廠,原材料供應不足。四是隨著農業的逐步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漸突出,畜禽養殖業造成的污染更為明顯。
3 對策
3.1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繼續實施農作物品種的試驗、示范、推廣工作,選擇抗性強、高產、優質、適應十里墩鎮栽培的新品種,并加以推廣。加快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等科技創新,推廣適合十里墩鎮生產條件的農機、林機設備,加快推進水稻育秧工廠的建設,提高全程機械化水平。加強對鎮村干部、農技人員及廣大農民的教育培訓,以院校、農函大等為陣地,通過實施“綠色證書”工程,重點突出實用技術培訓,特別是對種養殖業大戶重點開展有特色和常規性的農技知識培訓。創新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機制,為農戶提供烘干儲藏、代耕代收、統防統治等服務。推廣手機農務通軟件,推動農村信息化與農技推廣服務有效融合[1]。
3.2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創建活動,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創建農產品品牌。建立具有全程可追溯、信息互聯共享功能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平臺,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加大對縣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生產的食用農產品的監管力度和范圍。加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完善檢測設施設備及畜禽定點屠宰監管制度。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大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多措并舉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2]。
3.3 扶持龍頭,擴大規模
3.3.1 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扶持產業化。農業龍頭企業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等功能,因而政府部門應大力培育和發展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優惠政策向龍頭企業傾斜。鎮政府設立一定的資金獎勵,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向規模化方向發展[3]。
3.3.2 擴大經營規模。應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發揮土地優勢,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使新型農業主體向規模化方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4]。
3.3.3 大力發展名特優產品。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方向,發展品牌糧生產、品牌瓜果蔬菜生產、稻—蝦養殖、稻—鴨共育、水產健康養殖、林下經濟、森林旅游以及集約化、規模化和標準化畜牧業等生態產業。
3.4 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
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并為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提供資金支撐,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資建設農田水利、水土保持設施和生態建設項目。在保障生態效益、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允許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生態產業[5]。對于政府主導、財政支持的農村公益性工程和項目,可采取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建設、管護和運營。對于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探索建立政府職能轉移,同時將適合社會興辦的公共服務交由社會組織承擔[6]。
3.5 不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引導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實行年度報告公示制度,開展“一人帶一社”活動,指導幫助合作社完善規章制度、規范經營管理,扶持培育一批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鼓勵工商資本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和農業社會化服務,評審認定新一輪農業產業化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加快供銷合作社的發展[7-8]。
4 參考文獻
[1] 王紅.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11):367.
[2] 李燕凌,湯慶熹.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其戰略對策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9,30(6):641-645.
[3] 劉興慧,姜西海,劉靖.山東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8(5):20-23.
[4] 吳靜芬,陳少婷,郭慧,等.廣東現代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7):208-211.
[5] 譚彥紅.廣西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5,18(2):70-73.
[6] 黃建軍.河南省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選擇[J].未來與發展,2009(12):72-74.
[7] 劉艷玲.商水縣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19):324-325.
[8] 韋淑丹,鐘勇,趙世海,等.廣西田陽縣現代農業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6,36(18):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