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的小學語文學習目標指定得越來越生活化,而且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同時知識也要應用到生活當中。伴隨著不斷改革的教育事業,語文課堂的生活化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語文學科中的知識密切聯系著生活,而且內容也很豐富。新課標提出讓語文教學和生活緊密聯系,提高小學生的理解和認識能力。通過把生活實踐和知識做到結合準確,加深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把握。本文中筆者就對新課標下語文科目的生活化教學進行簡單的討論和分析。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生活經驗和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應該緊密相連,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里面明確指出的。社會生活和語文教學之間應該建立起橋梁,這就必須讓老師能夠做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所以說,小學老師一定要對課堂氛圍進行精心營造,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吸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做到科學合理,用這種方法把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以及能力提升上來。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引入學生生活中的經驗,這就是語文教學生活化的精髓——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生活是知識的來源,同時又能造福我們的生活。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對語文教育生活化進行實現?我結合相關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分析。
一、把學習課文和觀察生活統一起來
因為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健全,年齡非常小,所以說,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理解能力還是比較缺乏,乃至對個別的方面會出現認知上的偏差。雖然說很多文章上的內容都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影子,但是學生往往表現出視而不見的態度。這就必須要求語文老師在教學時能夠有效地把生活經驗以及課程內容結合在一起,老師應該引導學生能夠體會生活、觀察生活,使得其對課文的理解加深,要結合生活和語文知識進行介紹。另外,老師還應該教會學生查閱資料,且要做到合理有效,通過理解和學習資料來掌握課堂內容。
二、設置貼近生活的教學情景
認知偏差往往廣泛存在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中,學生有時難以理解課文的內容,良好教學情境的營造是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課題。有時枯燥是語文課堂的標準形容詞,學生注意力不高,所以老師就應該在課堂上發揮作用,創設生活化的教學環境,這一點應該結合具體的內容,學習氛圍應該愉悅、和諧。鼓勵學生學習課文時利用身邊的事物進行理解,通過這種方法提升學生的興趣,對學校的教學效果可以有大幅度的提升,學生就能夠懷著熱情投入到語文的學習當中。所以,教學情境生活化是非常關鍵的。
三、運用生活,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應用知識是學習的主要目的,而且要做到非常有效地應用到生活中。語文教學應做到即使教材中要學習的文章比較枯燥,語文老師也應該能對文章中與生活緊密的地方進行發掘。所以,不但應對語文學習中的語言知識和技巧進行全面而細致的講授,更要把這些內容應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學生腦海里課文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讓學生能夠輕松學習,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布置作業應貼近生活
檢查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識的方法就是布置家庭作業,這是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所以,老師布置作業給學生時,應該生活化地布置作業,切實鞏固學生在課上所學,同時還應該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所幫助,這樣能夠讓孩子切實感受到語文知識就在身邊,與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為了能夠加強小學生寫作業的積極性,更需要讓家庭作業能夠融入兒童的生活,讓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都能夠有所上升,同時豐富了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所以,老師應該將作業融入生活,這樣才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提升。
五、實踐活動的生活化
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把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得以應用。所以,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使得實踐活動能夠生活化。在講授課文的同時,還必須憑借課外實踐經驗,讓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讓學生能夠對社會親身感受。在整個實踐的過程中,老師要能夠積極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周邊的事物和人,善于發現大自然中的詩情畫意,讓學生能夠在大自然中對語文有所領悟,語文知識的教學最好使用大自然中的美妙情景來進行。同時還應該開展語文學習小組,讓志趣相投的同學結合成一組,一起交流和提高。
語文在現實生活中到處可以見到。所以,教授小學語文必須對語文的教學生活化進行加強,這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語文生活化的教學會對學生的智力因素造成影響,同時對激發學生的興致、培養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在進行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應該努力讓學生在生活中細致觀察并應用所學習的課文;教學情境應該努力貼近實際生活;運用實際生活中的經驗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布置的作業也應該生活化,等等。結合每個學生自身發展的不同進行考慮,對語文教學生活化進行合理使用,能夠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麗霞.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3(33).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6).
作者簡介:安康文,女,1991年生,湖南邵陽人,碩士,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小學教師,主要從事漢語言文學研究。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