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摘要:社交禮儀課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就是生動的禮儀教科書。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社交禮儀課程教師除了按照教學設計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更要以最佳的師表形象、獨特的個人魅力特別是得體的語言藝術來感染學生,使課堂語言運用成為提高社交禮儀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助力。
關鍵詞:社交禮儀 課堂教學 教師語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6-0185-02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舞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行為舉止、音容笑貌等都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心靈成長。這對于從事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教師更顯得重要,因為社交禮儀課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就是最鮮活的禮儀教科書,其中課堂教學語言禮儀又是核心要素之一。所以,社交禮儀課程教師更應該高標準地要求自己,除了按照教學設計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更要以最佳的師表形象、獨特的個人魅力特別是得體的語言藝術來感染學生。
一、課堂教學的基本禮儀要求
課堂教學的基本禮儀要求首先表現在上課前。社交禮儀課程教師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攜帶好教案、教具等教學必需用品,提前到達教室,切不可在到達教室后甚至在教學中途才發現忘記了帶某件必需的教學用品。如果要使用多媒體設備,則要提前啟動設備并檢查好設備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另外,在上課前,一定要仔細檢查個人的服飾與妝容,不能留下任何漏洞與瑕疵。走入教室時應當腳步輕盈而穩健。
課堂教學的基本禮儀要求重點表現在課堂上。作為一名社交禮儀課程教師,舉止行為要做到端莊大方,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目光交流,并且適當地在教室里走動,但是不要走動得過于頻繁;要恰當地運用手勢來輔助教學,但是手勢也不要過于頻繁和瑣碎。作為一名社交禮儀課程教師,不可以在課堂上東張西望,心神不屬;在與學生交流時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可以過于隨便。作為一名社交禮儀課程教師,應當在課堂上把自己的手機關掉或調成震動,切不能讓手機影響教學活動,當然也不能在課堂上利用間隙時間看手機、玩手機,更不能因為接聽電話而隨意中斷教學活動。作為一名社交禮儀課程教師,要嚴格遵守時間,除了要提前到達教室做好上課準備,也不能提前下課或者拖堂,要保證一次課的完整。
二、課堂教學的語言禮儀要求
語言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媒介。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言禮儀在極大的程度上體現了教師課堂教學禮儀,既包括為組織課堂教學而使用的專門語言,如上課前對學生的問候,上課過程中與學生互動,下課前給學生的收束等;更包括教師為講授教學內容而使用的教學用語,這是課堂教學語言的核心,具體包括講解、提問、答疑、啟發、引導、總結等,還包括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的必要的評價性語言。無論哪類課堂教學語言,在課堂上,由于特定的時間、空間及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因素的制約,教師的語言表達在遵循教育性、科學性、邏輯性、藝術性的同時,更須符合禮儀規范,這對于社交禮儀課程教師更是提出了高要求。
(1)語言要標準。語言標準首要的要求就是要講標準規范的普通話,這是教師職業規范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與職業技能,社交禮儀課程教師應當在這方面做積極實踐者,起到表率的作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社交禮儀課程教師不能使用方言、俚語、土話講課,而是應該使用標準的普通話,要求語音規范,做到發音準確,讓學生聽得懂、聽得清;做到吐字清晰,不可含糊其詞、咬字不清;做到語調柔和,用親切、明朗、愉快的語調來吸引學生傾聽,不可以用聲勢壓人;做到語速適中,娓娓道來,富有節奏感,不要說話過快或過慢;做到音量適中,不可以聲音委頓,無精打采,導致學生聽不清,甚至不聽;也不能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就故意發高音,一般以高于日常談話為宜,以教室內每個學生都能聽見為準;做到抑揚頓挫,講究音調的高低起伏,增強講課效果,避免平鋪直敘甚至呆板枯燥。
(2)語言要文明。課堂語言要體現社交禮儀課程教師的文化修養、文明程度、道德水平等,所以,社交禮儀課程教師應該而且必須使用文明禮貌的語言,注意用語的規范、詞匯的文雅、稱呼的得體等,而且應該在細節上體現出來,比如對學生要使用敬語,如“請坐下”“請某某同學回答一下”“請大家討論一下”,不要很隨便地說“坐下”“來,你說一下”“大家討論吧”,更不能因為學生可能出現的不積極表現而使自己的說話語氣帶有明顯的生氣、輕蔑等色彩,如“哎!我算服了你了!”等。無論什么情況,作為社交禮儀課程教師,都不能在課堂上說那些庸俗和低級的話,更不可以口吐臟話。
(3)語言要精練。社交禮儀課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語言應當是經過教師提煉加工的,要具備簡明扼要、用語精當的特點,這樣才能夠使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突出出來,將教學內容很清晰地表達出來,特別是要使教學沿著一定的邏輯順序推演,層次分明,句子結構完整流暢,使學生能夠準確地把握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如果教師的語言冗長啰嗦、簡單重復,甚至夾雜大量的口頭禪,都會極大地破壞教學效果,也影響社交禮儀課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當然,語言精練不是說教師要用像文言文那樣的語言表達,恰恰又要求教師課堂語言能夠做到深入淺出、形象直觀、通俗明白,不可以咬文嚼字,故弄玄虛。
(4)語言要有鼓勵性。高職教學講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要有充分的互動,社交禮儀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常常要進行演示、模擬、演練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隨時地對學生的表現以恰當的指導和得體的評價,這就要求社交禮儀課程教師一定要使用積極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表現多采用鼓勵、表揚、肯定、賞識性的語言,即使學生在某個環節做得可能是錯誤的,也不宜使用類似“你不對”“這么簡單的問題怎么都做不對”“我拿你真是沒辦法了”這樣簡單粗暴的語言,要讓學生因為得到老師的肯定進而會更加認真地學習,而不是讓學生在老師的否定中而顯得無所適從,甚至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語言的鼓勵性也要求社交禮儀課程教師注意課堂禁忌語,如批評學生尖酸刻薄,評價學生言辭絕對,拒絕學生不留余地,下達任務不容商量,等等,都是應該堅決回避的。
(5)語言要有藝術性。課堂語言的標準、文明、精練,不是說社交禮儀課程教師在語言表達上要機械甚至呆板地“循規蹈矩”,而是在做到上述要求的基礎上更講究藝術性,讓語言生動活潑、豐富有趣。目前,學生的年齡因素、學情基礎、社會認知等決定了他們更喜歡老師的表達“有意思”“有趣味”,而不是教條化、刻板僵化的條條框框。所以,社交禮儀課程教師要在這方面多下工夫,用生動形象、富于引導性的語言來講授教學內容,力求使禮儀知識、禮儀規范的介紹具體化、具像化、情趣化,活躍課堂氣氛,消除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疲勞感。再如具體到教學的某些環節,像提問,就要通過一定的提問藝術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提問具有親切性、啟發性,而不是老師一提問學生就害怕,更不能對可能沒認真聽講的學生通過突然的提問來“為難”他,那樣可能會因傷害學生的自尊而適得其反。
總之,對于社交禮儀課程教師而言,因其教學內容與其具體課程教學的職業身份關聯密切,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在把握課堂教學基本禮儀要求的基礎上,特別注意課堂語言藝術的運用,使其課堂語言運用成為提高社交禮儀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助力。
參考文獻:
[1]馮曉琴.教師禮儀概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2]吳艷華.教師禮儀通論[M].石家莊:河北大學出版社,2013.
[3]劉明坤,吳文菊,楊躍.教師倫理與教師禮儀[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