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霄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备咝Un程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要全面發揮育人功能,這關系到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關系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問題。大學英語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是單向的線性知識與人文知識與思考相結合的過程,充分利用了課程的隱性資源實現教育發展與國家發展協同統一。大學英語課程是所有高校均會開設的公共外語課程,受眾廣,把大學英語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程思政 建設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6-0189-02
英語是一種語言,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充分了解目標語文化,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成為跨文化交際人才。在語言的學習中,融入關于國家、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知識,能夠正確認識中國的歷史、國情、特色并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相比較,全面客觀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形成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在語言學習與不同文化的浸染中,逐步形成國際化、全球化視野,具有大國情懷與格局。
大學英語實施課程思政建設,在充分尊重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把學科內容與思政內容有機結合,形成適合本學科的課程思政建設體系。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其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內容,以具體可操作的載體得以實現。下面就從幾個主要方面談如何在大學英語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并為其他學科提供借鑒。
一、關于課程思政教師師資力量建設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師隊伍應具有高度的語言文化知識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素養。因此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先行。在高校教學中,教師總會遇到各種困難,首先專業知識需求日新月異,大學英語改革的專業英語方向使得大學英語教師面臨不斷的挑戰和壓力,因此教師必須保證具有終身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精深的專業知識也會對學生起到引導和榜樣的力量,言傳身教不可小覷。專業理論知識的豐富是保障教學順利進行的前提。教師也要具有強大包容心及高度的責任感。遇到調皮的學生,需要不斷變換方法掌控課堂紀律與節奏。在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有時會感到很無力,不知所措甚至想要放棄。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源還是找到能夠正確支撐我們價值取向和判斷的哲學體系,這樣就不會經常感到痛苦,也不會因為個人境遇的變化而怨天尤人,甚至自怨自艾。學校成立了青年馬克思主義協會,不定期舉辦講座、學習,使廣大青年教師了解思想政治建設的意義和著力點。教師還可以深入到學校的馬克思主義教學課堂,汲取馬克思主義優秀的哲學精華及深邃思想,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并與大學英語課程的授課內容相結合,尋找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著力點,保障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青馬學會要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幫助教師進一步走進馬克思主義,學習馬克思主義,認同課程思政建設的重大意義,使高等教育成為傳播、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陣地。使青年學生承接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傳統,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和方法論理解我國國情,以及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能夠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并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完善和進步。
二、關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課程體系建設
充分利用第一、二、三課堂,全方位育人。在第一課堂中,教師充分把握課程特點,并與思政相結合,使學生易于接受。在語言與文化學習中,了解國家與世界歷史,了解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堅持道路自信。在國外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對比學習中,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并進一步發揚光大,堅持文化自信,堅持制度自信。大學英語的授課內容豐富,涉及名人傳記、醫學故事、神奇發明、自然現象、現代科技、動物科普等等方面,在這些材料中找到思政建設的突破口并不是難事,難的是使大學英語與課程思政結合點連接自然并成體系。而不是一課一說,雜亂無章。體系的建立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找到與馬克思主義結合的著力點,通過課文學習,拓展,找到系統宣傳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途徑。利用學校的學科優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與英語教師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觀摩學習,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生動幽默的講解及與現實的緊密聯系使艱澀的理論變成可理解、接地氣的語言,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第二課堂,充分開展多種認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講座,并邀請相關專家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研究的講座,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英文誦讀會、了解馬克思的生活并組織學生進行英文形式的角色扮演等。充分利用英語學科的優勢,在學生活動中開展馬列主義經典英文誦讀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鍛煉了英語發音,也了解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這是語言的練習,也是中外文化的結合和碰撞,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英語語言的認識都有所加深。學生中也有自己的青馬學會,在青馬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學習及實踐活動,使這些學生及教師成為課堂思政內容的主要傳播者及骨干力量。第三課堂,成良好的校園文化。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應該首先是校園中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因為學校是教育的重地,只有保證學校這塊陣地的思想與理論的正確性,才能保證整個教育在良性的軌道內發展、循環。在校園內,要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把中醫與英語結合起來,信中醫,用中醫,學中醫,堅定文化自信。在校園形成人人愛中醫,并有把中醫帶入世界的雄心壯志,能夠不斷夯實基礎,成為跨文化交流者。為中國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力量,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和幸福感。人的幸福感最終來源于自己的社會價值,它是基于外的而不是向內的。作為一個教師,我們的職業幸福感也是源于我們對學生產生的積極影響以及從內心深處對自己產生的深刻的認同感。
三、關于教材體系建設
充分利用目前市面上已存在的教材,并進行融合整理,形成有體系、有邏輯、有知識、有情感的系列。充分利用學科優勢,把中醫與英語結合起來,可以自編中醫英語教材,把中醫及所承載的傳統文化通過英語教學傳達給廣大學生,并充分利用中醫史上的名家故事及其精神引領作用,使其成為學生喜愛的中醫英語文化故事。教材建設涉及思政內容與英語專業結合的自然連貫性,不能盲目貪快,需要教師花大量時間研究、考證,從而保證課堂思政建設的質量。
除此以外,還要多方面充分挖掘課程思政的各種資源,包括教師話語體系的建立,課堂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情感共鳴,等等。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長遠任務,要在不斷實踐中大膽創新、不斷完善,實現教育的全過程化、全面化。
參考文獻:
[1]陳霽霞,曹深艷.“課程思政”視閾下“基礎英語”課程三維功能融通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4):178-179.
[2]冀淑辛.大學英語課堂的思政教育滲透[J].海外英語,2012(22):20-21.
[3]吳丹.淺論英語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7(4):41-42+4.
[4]朱毅,陳世潤.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教育體系構建研究[J].職教論壇,2017(32):26-30.
[5]朱媛.英語教學中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研究[J].英語廣場,2015(12):121-122.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