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芬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就必須要解決好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素質教育改革對現在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加強把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要讓學生主動地接受知識。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就必須要進行創新,是亟待迫切解決的問題。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要通過不斷的思考和探索,找到培養好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渠道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法;渠道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現代教育對于初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所以核心素養的培養就是教師不僅強調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要關注到學生的終生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要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的能力能滿足社會的需要,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所以基礎知識的掌握是一定的,但是除此以外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等等,都是現代素質教育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嘗試從這樣一些方面著手。
一、創新教學方法
我們必須要注意解決好教學方法落后,核心素養訓練效果差的問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將重點放在現代文和寫作兩個方面的古典風格教學內容中,在句子結構認知方面的教授和分析比較缺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忽視的內容,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學生直接去背誦答案,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去思考,以后學生遇到相關問題的時候,就按照這樣的套路進行思考就可以了。但是這樣的情況只適用于學生的考試,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要求,這樣的教學會約束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我認為實際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每個學生都可以把自己的思考表達出來。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意見。在進行分析的時候,需要尊重學生的想法。
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去思考,對不同的問題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架構進行一次嘗試。這樣就真正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找到學生自我提升的方法。
二、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學生在課堂上地位低,參與程度低,必然會導致教學質量出現比較多的問題。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通常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安排學習。在課堂學習中,學生不太積極參與,不能和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種情況的出現,說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壓抑,我們必須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要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除此以外,學生學習語文的最重要目標是取得優異的成績。同時,學生長期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逐漸厭倦了語文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最終導致中文課堂學習效率的下降。比如在教學《敬畏自然》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就需要打破傳統教育思維的限制。《敬畏自然》這篇課文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很緊密的聯系,在進行課文分析的時候,如果能夠讓學生講述自己生活的話,那么就會顯得更加有意義。所以在進行這篇課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一下自己對自然的看法,談一談自己對自然中感受到的實際情況,分析一下:為什么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可以帶給我們什么?如果我們不敬畏自然的話,那么我們會失去什么?這些話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進行分析思考的時候,也就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豐富教學內容,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和自由
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學生綜合能力不足是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按照語文教材進行教學。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延伸和擴展無法實現,導致學生綜合能力的缺失。
其實,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可能。為了進一步豐富教學的內容,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互聯網導入大量的資源進入到課堂,比如說視頻、圖片、文字等等。這些都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認知,讓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更好地開闊自己的視野。
四、總結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關注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夠真正滿足社會的需要,才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胡波.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J].關愛明天,2015(9).
[2]汪麗梅.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增強初中語文教學效果[J].科技創新導報,2015(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