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倩倩
摘 要:近年來,學生核心素養受到了教育人士的普遍關注,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當前中學教學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介紹了初中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內涵,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若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核心素養;途徑
培養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作為在中學課程配置中占據較高課時比重的一門課程,初中數學在教學過程中應確立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和思路。
一、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意義
就初中數學而言,核心素養的培養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數學基礎知識和概念的學習。這主要涵蓋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數學符號的識別、數學公式與運算的熟悉,為后續的數學教學和學習奠定基礎。其二,數學方法與思想的學習。主要是指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學生應當掌握的數學思想與方法、邏輯推理等內容的學習,如數形結合、類比、分類討論等方法與數學思想。其三,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要求學生在具備了基本的數學知識,掌握一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后,能夠理論聯系實際,將課堂所學用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1. 綜合課程內容與核心素養進行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謀篇布局的綱領,一堂卓有成效的課離不開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將具體課程內容的知識點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結合起來進行課程設計,在教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探索,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時,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點與例題,教師還可以將我國《九章算術》中有關的問題引入課程當中,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了解現代數學知識在古代社會的運用和發展歷史,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同樣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將中國古代數學家趙爽、劉徽等關于勾股定理的證明方式進行介紹,讓學生深刻感受我國古代輝煌燦爛的文化。這樣做教學設計時,既涵蓋了課程目標的知識點,又讓學生能夠從古人的智慧中得到啟發,提升核心素養。
2. 理解教材內容編排意圖并在教學中落實運用
深刻把握數學課程教材的編排意圖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前提。例如,在有理數的四則運算課程中,教材編排順序是:有理數的乘法—有理數的除法—習題。這種編排順序看似無足輕重,實際上則是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習慣和學習規律來設計和安排的,因為小學階段學生就是按照乘法到除法的順序進行學習的,并且從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的角度也可以推導出這種教學安排。再如在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當中,代數與幾何的內容是交叉進行的,而非以往中學教材分為代數和幾何兩本獨立教材的做法,這種安排既能夠保證數學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和統一性,又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 運用啟發、提問式教學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課程教學中有效運用啟發式、提問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這一章課程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問題:(1)找出你身邊形狀為三角形的物品。(2)不同三角形物品三個角度之和有什么規律?對于第一個問題,主要是通過這個問題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連,加深對三角形知識點的認識;在學生回答出各式各樣的三角形的物品后,教師可以順勢啟發提問: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呢?通過這個延伸的問題又可以引出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知識點。對于第二個問題,則可以在第一個問題基礎上,讓學生分別測量出不同三角形的度數并求和,然后讓他們觀察規律,從而得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一知識點。這種方法看似簡單,實際上是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歸納法。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為中學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
參考文獻:
徐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