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就要落實“掌握知識、發展智能、陶冶情操”的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成為既有豐富的知識,又有高尚人格的主體性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小學數學;評價;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8-0122-01
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的,運用合理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手段,對教學進行的整體或局部的考察和判斷,是教學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小學數學課堂離不開教學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認識自己。科學的評價能促進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保證教師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的實效性。
1.改革教學評價,建立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教學評價圍繞“應試教育”展開,是“應試教育”的產物,有著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評價的內容片面,形式單調,方法單一。比如,傳統的教學評價過于重視教師的教,忽視了評價學生的學;學習成績成為評價的唯一標尺,學生學習過程不被重視;評價只重視課堂教學的難度和深度,忽視了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針對性;關注課本文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學習態度、學習的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價等等。這些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提出的三維教育目標是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在全新的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我們要嘗試著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進行改革,以期初步建立起素質教育的評價體系。
2.“抽象、概括新知”的評價內容
2.1 思維階梯的鋪設是否有助于學生在揭示新知本質的求知過程中,展開高效的觀察與比較、分析與綜合、判斷與推理、抽象與概括。
2.2 學生在歸納總結新知的過程中是否經過了一個以具體形象思維為支柱,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又將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認知往返歷程。
2.3 學生對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學生對新知本質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確、全面、深入淺出,表述具體嚴謹,是否達到了課時教學規定的教學目標。
2.4 學生在探求、獲取新知中個性意識傾向性作用的發揮如何,全員參與的競爭質量與程度怎樣。
2.5 教師指導學生求知獲取的“投入”與學生學會求知方法,得到收獲的“產出”是否成正比。
3.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
批改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常規工作,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案,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1 鼓勵上進。學習是一項復雜的認識、實踐活動。造成一些學生作業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采取客觀評價與鼓勵上進相結合的批改策略。當學生通過努力,在作業的某些方面有所進步時,或者在特殊困難面前沒有退縮,能照常完成作業時,就可以不失時機地適當抬高評價等級,對他們進行鼓勵,使其體會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3.2 一題多改。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學生難以一次使作業達到較高水平,得到自己滿意的等級。為了調動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質量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取一題多改,逐次提高等級的批改策略。當作業發給學生以后,如果他們能夠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或者補充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視情況給以提高等級。
3.3 暫不評判。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優生也可能有失誤的時候。當學生的作業錯誤過多、過嚴重時,為了避免學生作業等級太低,心理壓力太大,以及產生知識上的脫節和惡性循環,可以采取暫不評判等級的批改策略。等學生弄清了錯誤原因,補充了所欠缺的知識,將作業重做之后,再進行評判。
4.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4.1 加強數學的體驗學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地把一些間接經驗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再創造”的實踐活動,放手讓學生實踐,讓他們感受“直接”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數學教學應不斷滿足學生的這種需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4.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如名數之間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讓學生敘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簡單的兩句話,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并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地解答。
4.3 讓學生小結。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學習了小數的大小比較之后,課堂小結時,我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后,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后進生也很積極。
5.巧用表揚和批評的評價策略
評價要發揮正面的教育意義,給學生創造一種強有力的激勵機制的環境,促使學生奮發向上的情境。小學生心靈脆弱、敏感,我們習慣用鼓勵、表揚的評價,盡量少批評學生,以免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影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