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太安鄉太安中心完小,云南 麗江 674100)
為適應時代變遷和中國發展,而實行的教育改革中,對于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和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我認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其必要性。
在提出方法策略這個問題上,我認為首先要找對方向,找準著眼點。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把閱讀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有這樣閱讀量才能提得上去,學生才能更好地學會閱讀。我認為,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培養,不應該太注重特意整節課去講授,要以平時每節課的滲透為主,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刻意的教授,學生也無法理解。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過了一節課后便忘記了,剛剛應用的方法。所以適當的進行引導,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索,然后掌握,將正確的閱讀方式變成一種習慣,才是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致力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否則閱讀就是機械化的,沒有成效的。同一本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別人的感悟,并不一定適合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獨立的思考和個性的體現是必要的。引導學生獨自閱讀,獨立思考,有利于發掘每個學生不同的閃光點。而在當今社會,企業和國家所看中的人才,就是擁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可以多方面分析問題的,具有全局觀的人。不難看出,對于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培養,是塑造一個學生的關鍵。
從人類近百年來的飛速發展不難看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技來自于什么呢?我認為,科學技術的突破,往往離不開創新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尋找新的角度,新的解決方式。創新思維的培養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因此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教育。
結語:語文是所有教育學科中最基礎的教育,而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閱讀課程有很強的靈活性,老師想上好這門課程,必須有很好的文化素養,而且教學內容還要從小學生的生長特點出發,讓閱讀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閱讀對于學生的一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期間的閱讀課是為學生未來的閱讀打開的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學生能夠感知到閱讀的快樂、學習的成就感,是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