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娟娟
(貴州省湄潭縣湄江四小,貴州 遵義 564100)
小組合作學習符合現代教學觀,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是尊崇學生的學習地位為主的學習模式,要求教師將課堂歸還給學生,并以小組合作為基礎,實施師生、生生的多邊學習活動,借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具體改在哪些方面入手呢?
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入駐,打破了傳統單一、枯燥的“滿堂灌”“一言堂”等教學模式,為新時代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活力。小組合作學習更加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一個獨立學習、思考的空間,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為更好地發展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巧妙地借助小組合作來發揮其作用。而開展小組合作的前提就是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以使優等教學資源實現共享。筆者結合學生最近的學習狀況、興趣愛好等條件進行分組,采用4人為一小組,優等次等生穿插分布。為確保小組合作順利的進行下去,筆者在每個小組內都挑選出一名小組組長和記錄員,負責小組合作事宜和記錄合作材料等,小組成員間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使小組合作教學高效進行下去。
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知識亦是如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引入教學中,以引起學生的熟悉感和歸屬感,借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保持更高的興趣參加到數學教學過程中,為教師打造高效數學教學提供保障。比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筆者為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活化“購物節”活動,讓學生手持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根據教師提供的購物清單到課堂微型超市進行購物,以勾起學生的熟悉感,在不自覺中進行紙幣換算,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以上是筆者的粗鄙意見,僅供各位同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