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輝
(湖北宜昌市秭歸縣第二高級中學,湖北 宜昌 443600)
“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高效”即“高效率”和“高效益”。對于知識與技能目標來說,它強調在單位時間內的達成度,達成度越高,效率越高;對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來說,它強調單位時間內的收益,收益越多,體驗越深,效益越高。具體說來,“高效”至少應該有如下含義:
一是教學行為的高效性。無論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語言的表述、各種練習等,都要追求高效,都要看其有效性如何。
二是教學目標與教學措施的契合度。各種教學措施的制定,都要服務和服從于教學目標達成的需要,教學措施與教學目標的契合度越高,說明教學措施高效。
三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高,意味著教學效率高。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學生對待學習的內在需求為出發點,以教師科學指導和引領為保障,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為動力,以自主為外顯特征,把促進學生自主發展作為人本教育、素質教育的本質需求,通過學生自主發展反作用于教師自主發展,以師生自主發展的同構共生作為現代教育的美好愿景。
新《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
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讓學生的思維總處于活躍狀態,積極地探索知識并試圖將剛剛獲得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才是高效的課。徹底改變“注入式,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把知識強行“塞入”學生大腦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教師要由“演講者”轉變為“編劇”和“導演”,要像導演給演員說戲那樣,創造一種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做中學的情景,促其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于根據具體教育情景,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方法,精心設計能調動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方法。
“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此過程中教者要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參與合作探究。讓老師的“教”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融入到一起。
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在課堂中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
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這樣,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有效了。
“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重點內容課本上有的要勾畫,沒有的要記在課本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老師提出問題時積極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明白的問題要及時問老師;回答課本上的問題時將書捧在胸前,聲音要宏亮;書寫時執筆要正確,要認真,書寫解答過程要規范,寫在規定的位置,不寫錯字、別字,要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要集中精力緊緊圍繞老師的講課思路用心學習。
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假如每次作業都能夠做到先復習,然后像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作業的話,就等于一天幾次考試,就不會出現平時作業100分,正式考試不及格的情況了。
“高效課堂”總起來說必須達到以下三個要求:
一是教師的情緒,要平和,不能過分激昂和低落,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和抑制的最佳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這種狀態是最有利的。二是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形成互動。三是課堂的節奏感和邏輯性是適合課堂教學內容的。
指整個課堂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個氛圍要由教師來創設,從情緒到求知欲的引發,以及整個課堂的感應互動都能體現這種關系。
我們的課堂,有一點是既定的,就是時間。在這個時間內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設框子,用最少的時間圓滿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就是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