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紅菊
(重慶市銅梁區金龍小學,重慶 銅梁402560)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研究閱讀教學方法,是為了更好的提升閱讀教學質量,確保學生閱讀實效,為小學生閱讀能力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就以小學語文閱讀為內容,對其教學方法進行幾點研究。
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動活潑,閱讀過程中容易走神兒,為了保障閱讀效果,教師應該以激發興趣為前提展開閱讀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產生了興趣,小學生注意力集中在課文上,閱讀會更加投入,對課文的理解以及重點字詞的掌握也會更加深刻。
比如:在學習《海底世界》時,為了能夠激活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創建生動的“海底”情境:長長的綠色的水草來回搖擺,各種各樣的小魚游來游去,它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自在的吐著泡泡。生動、有趣的動畫情境一下子就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習興趣也隨之被激發,一個個都躍躍欲試想要對這奇妙的海底世界展開一番探究。在這個基礎上再帶來學生展開閱讀,效果必然會更好。
環境對于學生的成長影響很大,小學階段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薄弱,自主學習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因此為其影響良好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在一個閱讀氛圍濃厚的環境中,學生自然也會不由自主的喜歡上閱讀,在大家交流和分享的過程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有所收獲。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這樣的閱讀環境,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時間帶領學生閱讀,閱讀中通過情感的投入以及音調的抑揚頓挫感染學生,在感性的驅使下,跟隨著教師的朗讀聲進入到文本閱讀中。
比如:構建班級圖書角,每位學生定期將自己最喜歡的讀物帶到班級中放在讀書角,通過這樣的方式與其他同學分享閱讀,這樣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增加了,不僅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而且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教師定期舉辦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感受、閱讀體驗、閱讀意見分享給大家,實現閱讀拓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發展。
文本細讀是小學語文最基本的閱讀方法之一,通過文本細讀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的掌握文本中心思想、段落結構、細節特色等,而且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等。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開展文本細讀,通過對好詞好句的品味、分析,以及對文章脈絡結構的研究,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最終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掌握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確保閱讀教學實效,而且還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奠定學生閱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