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吉慧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拉市鎮海東完小,云南 麗江 674107)
引言: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小學教師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中應該注重對于生活化的探究,打破傳統說教模式,讓學生在自我體驗中感受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接受,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在很多問題面前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述是無法明白的。所以小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學會運用教材,創設合適的課堂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深層次的體驗生活情景中的道德情操。比如教師在講述拾金不昧這個課題時,可以根據童謠《一分錢》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這個過程中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拾金不昧這個主題的理解。
雖然課堂情景對學生深入理解有重要的啟蒙作用,但是課堂情景的創設在很多方面有局限性。所以教師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要適當的留出課堂時間,利用周邊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切身的去操作,去感受實力生活中的道德魅力。比如:教師在講授孝敬父母的這個課題中,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幫父母洗洗鍋洗洗菜等實際的事情,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艱辛。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去撿拾校園中的垃圾,這個過程不僅能夠讓她們體會到環衛工人的不容易,還能讓他們在自我勞動過程中明白愛護環境、不亂丟垃圾的重要性。
結束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打好基礎做好鋪墊,所以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不管是以學生為主體,投入實際生活、創立課堂情景,切身體驗,都是將生活化模式轉化為生活化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自我體驗和自我動手的過程中明白生活中所包含的思想品德,讓他們在自我體驗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