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正坤
摘 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僅有利于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以及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我國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生尚處于發展與過渡時期,對任何事情的好奇心重,思維能力活躍。倘若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能夠進一步提升。所以本文筆者將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談一談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如何實施教學方法,達到“以趣促學”,以構建高效又趣味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
關鍵詞:興趣課堂 初中語文 教學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讓學生學得好,就必須讓學生“樂”于學。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達到的,教師必須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努力挖掘語文教材、學生生活中的有利因素,才能夠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教學的效率穩步提升。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導入作用,抓住學生注意力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讓語文教學課程的順利進行,必須確保有一個好的導入環節,這樣才能夠順利抓住學生注意力,為后續的教學活動做鋪墊。筆者認為,導入環節有技巧,趣味引導才高效。筆者在進行導入環節中主要會采取以下幾種方法,即游戲導入法、溫故知新法、設疑注意法。
1.游戲導入法:筆者經常會在上課前,和學生們進行小小的互動游戲,讓學生們的精神從新打起來,讓學生的們注意力集中在后續的教學活動上。游戲活動要注意趣味并且簡短,還要符合學生的需要。比如說,成語接龍游戲、傳話游戲、你畫我猜游戲等等,都能控制在幾分鐘之內,又能夠營造趣味的教學課堂。
2.溫故知新法:知識之間都有彼此的聯系,俗話說“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矣”,要想讓新知識教學順利展開,我會先帶領學生復習舊的知識。為了讓學生能夠有興趣參與學習,我會在溫故知新的過程中注意語言的合理運用,確保幽默又能夠勾起學生的注意力。
3.設疑注意法:通過簡單的設置疑問,讓學生來和教師之間產生互動,學生的思維也能夠高度運轉,后續的教學也變得更加簡單有效。
二、創新教學方法,營造多元、趣味課堂
新課改下多種多樣的新式教學方法出現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倘若能夠合理的運用,教學效率就會得到一個迅速的提升。并且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能夠為課堂注入不同的活力,讓課堂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與限制,讓課堂變得更吸引人,更充滿趣味。筆者在實踐中經常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進行教學,既能夠生動形象的開展教學活動,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1.小組合作教學法:該種教學方法強調了學生的主人公地位,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思維。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該種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們通過討論與溝通、合作與學習掌握教材中的重點,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
2.情景模擬教學法:語文教學強調學生的情感體會與文章理解和掌握,而利用情景模擬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模擬教材中的情景,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或者是音樂模擬、畫作模擬等將學生引入教材之中,讓學生“入境”從而深入理解文章。
三、深入語文教材,尋找趣味點豐富教學
語文知識囊括非常多的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延伸拓展語文知識讓語文變得趣味又豐富,從而引導學生發現語文學習的魅力,進一步投入到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環節開展實踐活動,也可以利用傳統文化知識進行傳統文化的有關講解,這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有致命的吸引力,所以從這些側重點開展教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會大大
提升。
四、完善教學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自信心
教學評價對學生而言有積極的鼓勵作用,要想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積極解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就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又完善的教學評價,讓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得到提升,能夠更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當然,教學評價的主體不一定限制于教師本身。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之間自我評價、學生自我評價等認知自我,這樣評價才更有意義,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會進一步提高。
五、開展多元活動,為課堂注入新動力
語文教學的課堂并不是單單局限于教室,教學的形式也不單單只是講解。所以教師在基本的教學活動之外可以開展豐富的其他活動,比如說學生們之間的語文閱讀交流會、語文寫作交流會等,都與語文教學的內容有關,但形式卻與教學大大不同。這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興趣得到調動,學生的多方面興趣,如寫作興趣、閱讀興趣等都能夠得到提高,教學課堂也會變的更高效。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興趣教學課堂的構建并不容易,語文教師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從學生出發,從語文教學的實際出發。要多途徑、多方面的開展,才能夠轉變語文教學課堂,讓語文教學課堂換發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曹向輝;初中語文趣味教學之我見[J];科技創新導報;2015(02)
[2] 張雅利;初中語文趣味教學初探[J];科技視界;2015(14)
[3] 孟祥紅;打造“動感”課堂,開展趣味教學——以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為例;中國校外教育;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