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實驗小學 郭永明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通過數學學習,學生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學段目標部分也提出:要使學生“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能力,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與結果”,“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可見,思維的發展與口語的表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下面我結合本班學生“學情”,說說如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語言表達能力。
最先讓我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在我們班的一位學生身上,梁同學是班上一位特別優秀的學生,組織能力特別強,語文、英語成績也非常好,是班上的班級干部,她的數學成績總在八十分左右,一直難以上升。數學課上我仔細觀察,發現了一個小現象:在課堂上,梁同學從不會主動舉手發言,如果被點名,梁同學的回答往往不盡人意,即使是簡單的題目,在說明理由時,也會顛三倒四或是表述不完整。本以為只是緊張,但在隨后一個星期,我每堂課都會提問一些她會的問題,并追問為什么這樣解答,她每次的發言情況并沒有改善,可見梁同學的問題就在于“說不出”。放眼全班,我驚訝地發現梁同學的情況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學生身上都有所體現。
通過在課堂中觀察,我還發現了如下現象:
1.聽眾型:經常舉手發言的學生總是那幾個,更多的學生是做盲從的聽眾,他們連“好聽眾”都算不上。
2.不準型:發言的同學語言不簡潔、不準確,條理混亂、詞不達意、表述不完整。
3.膽小型:無論心中有無想法,學生都缺乏勇氣,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4.課堂上聽到的更多的是教師“華麗的演講”,很少聽到學生的聲音。
這些學生根本的問題就在于,他們無法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說出”和“想到”不同,想的過程具有概括性和隨意性,而要清楚地說出思考過程,則需要學生具有嚴密的邏輯性,熟練運用所學知識,使用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表述。其實就是這些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技能和思想的掌握程度不夠牢固,所以遇到考試中的綜合性問題時,他們往往解決起來耗費時間較多,甚至有同學直接無法解決,或者是易掉入出題人所設置的陷阱之中。
如今學生“說不出”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尤其是隨著年級的升高,我們明顯發現學生舉手的人數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當個忠實的聽眾。許多老師都重視學生的書面表達,而輕視學生的數學口語表達,重視問題回答的答案,輕視問題回答的完整性、邏輯性的訓練,只注重個別學生的“精彩發言”,而忽視全體學生的語言訓練。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深感責任重大,我從自身反思,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問“是什么”,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求正確即可,而較少會追問“為什么”。
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嚴謹性對學生學習數學產生了重大影響,也給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達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要在一節課的40分鐘內既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又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表達時間,如果老師稍不“留神”,就容易使課堂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正是由于這種擔心,教師往往不會讓更多乃至所有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來。
經觀察本班學生發現,優秀的學生表達能力較好,教師對他們的回答內容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都及時進行了表揚,而對于數學表達相對比較弱的學生,老師對其的賞識和鼓勵是很少的。
一位好的數學老師,首先自己應有良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以示范,學生才能被潛移默化。老師要有意識地說好自己的示范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這樣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有所進步和發展。
針對以上原因,我認為要讓學生真正“說出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用規范且具有邏輯性的的數學語言對例題的思考過程進行概括,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要求學生說話要正確、完善、準確、精練。教師首先應該做到不應過于隨意。如在教學時說“12是倍數,4是因數”,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教師可以完整地進行示范:“因為3×4=12,所以12是3和4的倍數,4和3是12的因數。” 而之后的“6×3=18”,則可放手讓學生說一說。先讓學生仿著說,再由學生自己說,長此以往,學生的表達能力自然提高了。
教師在指導解決問題時,有意識地詢問學生這樣做的理由,同時也應鼓勵學生常問“為什么”,讓學生及時說出自己這樣做的理由,從小知識點入手,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進行訓練,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說出來”。
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誠地贊揚孩子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力量。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有所不足,也可委婉地表示:“你真的是用心去思考了,如果能說得再詳細一些,就更好了。”教師的賞識會增強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賞識的雨露下也會變得鮮活起來,產生強烈的幸福體驗。漸漸的,他們的膽子大了,說話的興趣濃了,自然就敢于“說出來”了。
“說出來”了,說的是學生的思考過程,展示的是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的是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要從“說不出”到“說出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的是積累,需要的是師生共同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