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春 張丹丹
摘要:文化是人們在價值觀、行為和言語發展中形成生活方式的總和,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當前很多學校都逐漸意識到了文化的重要性,特別是傳統文化對于青少年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詞:傳統文化;青少年教育;傳承
中圖分類號:D43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069-01
當前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發展是一項十分必要的教育工作,借助校園教育工作的開展能對傳統文化進行更有效的創新和傳承,這對于廣大青少年而言,不僅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同時其個性也將得到有效的發揮。但是學校在發展中不管開展何種形式的教育和傳統文化活動,都應該將青少年作為核心環節,從而在尊重學生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更好的滿足時代進步的要求,更好的開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一、對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辯證分析,選擇積極的精神特質
中華傳統文化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內容,但是最為核心的部分仍然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內容,主要體現的就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而當前傳統文化在校園中的發展,和學校文化營建工作的融合,則需要廣大教學工作者的有效研究[1]。
傳統文化的覆蓋面比較廣泛,有效展現了中華文明的積淀也發展,在此環節中也存在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這些內容之所以是優秀的,最為根本的就是這些內容存在某種特殊的精神特質。比如艱苦奮斗、自強不息、追求真理等精神。這些精神理念在當前生活中仍然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作用,特別是對于正處于學習和發展中的青少年來說,開展傳統文化的教育和傳承也是一項有著重要意義的工作。
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傳統文化就都一定是好的,傳統文化中也隱含著很多陳舊的理念或是精神,甚至還存在很多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不符的理念,這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將起到極大的負面影響。比如在《二十四孝》中的一些價值觀和做法,在現代社會的發展而言,就處于比較陳舊的思想,不應該對其進行提倡[2]。比如其中提到“埋兒奉母”等的做法不僅違反了當前的法律制度,同時也違背了人性要求。此外,當前很多學校都會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比如給父母洗一次腳,這種教育方式表面上是對青少年的教育,要求學生懂得感恩,理解和孝敬父母,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并不能對這種做法進行理解和接受,所以最后也很難獲得有效的教育成果。
所以在此種背景下,教學工作者就需要針對不同每個年齡段學生的實際特點和學校自身發展方向,更為合理的選擇傳統文化進行教育和傳承,只有這樣才能在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的同時,更好的發展具備學校特點的教育方式。
二、教育工作中應該傳承怎樣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關于人的發展,應該從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上進行著手,在此環節中可以選擇和開展一些積極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引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其實,學校教育工作要想得到得到順利開展,還應該有著來自社會各階層的幫助,比如家長的幫助,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到的傳統文化,家長在家中也要適當引導和幫助學生,這樣才能幫助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的發揮作用。
(一)為青少年提供重要的精神動力和思想觀念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其實就是民族精神,也就是在發展中應該不斷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優秀精神。但是由于當前青少年的思想并不成熟,所以其一旦遇到問題很容易出現走極端的問題,而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對于學生成長環節中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幫助青少年塑造健康的道德人格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道德中的傾向比較突出,注重仁愛,要求禮讓、仁愛、尊親、團結等,這也都是未成年人在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優秀品質。
在傳統文化中,追求崇高的品德理念,健全的道德人格,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要思想,也是眾多思想家追求的共同方向。也就是說,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積極的為他人著想,還應該具備一顆愛人如己的博大胸懷。
(三)引導青少年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進行人與人的社交或學習中,要求人也需要具備一顆自強不息的創造精神,就像古時候人們所推崇的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神話故事都是這種積極理念、精神的一種重要體現。自強不息的精神自古以來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是中華民族上千年來發展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精神理念。
創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中一項重要的核心理念。俗話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也就是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更需要積極進行思考和總結,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解決。由于當前社會發展速度比較快,所以只有勤于學習,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更好的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中華民族中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歷史發展中給我們后人留下的寶貴文化財富,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后的發展中,這些優秀的文化都將是不可磨滅的精神思想。所以在此環節中教師更需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展,在傳承中對學生的精神品格進行磨練,只有這樣青少年才能更好的得到發展和進步。總而言之,只有在尊重學生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更好的滿足時代進步的要求,更好的開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才能確保傳統文化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立巖.論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J].遼寧高職學報,2017,19(12):16-18.
[2]李娜.傳統文化在高職教育中的傳承分析[J].中國培訓,2016,15(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