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婷
摘要:“加百利”案的塵埃落定,引起了理論界對海上雇傭救助的的廣泛討論:雇傭救助的屬性及法律適用,是爭議的最大焦點。雇傭救助作為海難救助的一種,其認定和適用都應當適用《海商法》第九章的相關規定,正確理解雇傭救助在海難救助中的地位,對解釋《海商法》和司法中的適用,都有重大實踐意義。
關鍵詞:雇傭救助;法律適用;法律屬性
中圖分類號:D99;D922.294;D9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8)29-0210-01
一、雇傭救助的法律屬性
中國法下,未對雇傭救助有明確的定義,但大多定義認為,雇傭救助是指救助方依據被救助方的請求實施救助行為,約定了一定的救助費用或費率,無論救助成功與否,救助方都有權按約定請求救助報酬。我國理論界對雇傭救助屬性的認識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雇傭救助屬于海難救助的一種;另一種觀點認為雇傭救助只是海上服務的諸多形式之一。根據我國加入的《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和《海商法》中可總結出,要構成海難救助,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其一,救助活動發生在海上或與海相通的可航區域,其二,救助財產處于危險之中,其三,救助標的是船舶或者其他財產。在發生區域上,“加百利”油輪于瓊州海峽擱淺,瓊州海峽則是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在危險程度上,船舶與船載貨物均處于危險之中,并且威脅海域環境安全。在救助標的上,本案的救助標的為船舶和船上大量原油。
本案完全符合海難救助的三個構成要件,在構成要件中,救助效果并不是海難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救助效果應該被認為是支付救助報酬的構成要件,沒有救助效果,僅僅是沒有報酬請求權,海難救助的客觀事實仍然存在,救助的法律關系已經發生。因此,雇傭救助應屬海難救助的范疇,與純救助、合同救助一起作為海難救助的三種形式,而不是一種海上服務行為。《海商法》第九章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救助未取得效果,除本法第一百八十二條或者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無權獲得救助報酬。”在此款中,“合同另有約定”指的是當合同約定的救助報酬與《海商法》中“無效果,無報酬”的報酬支付方式有所沖突,如合同雙方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不考慮救助效果而約定支付報酬的雇傭救助的方式,則合同項下的報酬就不再適用此款的規定,但這也并未意味著排除了其他有關救助報酬計算的條文的適用。最高法院的再審判決中,也同樣認為在《1989年救助公約》和《海商法》規定的“無效果,無報酬”的救助合同之外,還可以依當事人的約定形成雇傭救助合同,即承認了雇傭合同是海難救助合同的一種。綜上所述,我國現行的海難救助制度,并未明示或者默示地將雇傭救助排除在外,而是通過允許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救助報酬的形式確定了下來。
二、雇傭救助的法律適用
“加百利”案件中,最高法院認為,關于雇傭救助合同下的救助報酬支付條件及標準,《1989年救助公約》和《海商法》中并未作具體規定,所以應該根據我國《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對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予以規范和確定。但本文認為,僅根據《合同法》或其他民事法律來調整雇傭救助報酬,是不可取的,以下用兩個理由來說明:
首先,《海商法》作為《民法總則》、《合同法》等一般民事法律的特別法,根據法的適用位階,特別法優先于一般法的原則,只有在《海商法》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才能適用一般民事法律。根據上述分析,《海商法》并未將雇傭救助排除在外,而是以例外的方式規定下來,除“無效果,無報酬”此條不適用外,其他的諸如第一百七十五條救助合同的成立、一百七十六條對救助合同的撤銷和變更、一百八十條規定的10項確定救助數額的因素等有關條文,應當優先于一般民事法律得到適用。
其次,海難救助制度作為《海商法》中特殊的獨有的制度,是在海上貨物運輸風險下基于特殊考量設計出來的,在海上貨物運輸過程中,海上風險常常是一般陸地風險所無法比擬的,當事人雙方所承擔的風險也比其他的雇傭合同當事人承擔的風險要大,救助報酬對救助方而言,往往是其冒巨大風險的代價。因此,為了鼓勵海難救助,促進航海事業的發展,救助報酬的數額是相當豐厚的,而不應該“吝嗇”,根據最高法院的判決,此案應適用我國《合同法》,則需適用與雇傭救助最相類似的一般的雇傭制度,但《合同法》分則中并未專章規定雇傭合同的適用,按照《合同法》的適用規則,只能適用總則的一般規定,總則的規定是一般的概括性的規定,如此適用,不能體現出海難救助制度的特殊性與風險性。一般的雇傭費用,很大程度上低于雇傭救助的費用,這對于救助方所冒的風險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利于海上救助行為的。
三、結語
雇傭救助作為海難救助的形式之一,其性質的認定以及具體的法律適用,都應該適用我國《海商法》。現行《海商法》中對其法律適用并未有明確的規定,該如何正確適用,需要通過解釋《海商法》確定下來,在未來修改《海商法》的時候,也應對此有所規定。
[參考文獻]
[1]司玉琢.海商法專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胡正良.海事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3]傅廷中.雇傭救助合同的性質及其法律適用[J].中國海商法研究,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