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響水縣第二中學 許彩艷
對于高中生而言,數學的學習顯得至關重要。高中的數學學習培養的是學生運用數學問題來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師擁有較高的數學教育素質和教學方式。教師在高中數學這一科目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是要讓學生在這之中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才能讓其發展相關的數學志趣,使其演變為對數學求知的興趣。高中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判定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教師不能用傳統的教學理念來切入互動式教學,否則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教師在課前的代入感也是比較重要的環節之一。教師在課前引入一些具有吸引力的話題,消除學生對以往數學教學的偏見。教師在課前引入話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將學生牽引到與教師的互動話題中,不僅能讓學生大致了解將要學習的數學內容,也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設計課前互動內容時,要從學生的“求異獵奇”心理出發,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目光,使其進入數學學習模式中來。在課堂互動中,教師要秉承“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思想。
例如,教師在正式講授《集合的含義與表示》之前,其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來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其一,教師使用一些對比的手法來帶入。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數學上的‘集合’與體育上的‘集合’有何本質上的區別?”教師將“集合”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表達出來,加深了印象。教師也可以提問學生:“大家回顧你們周圍的事物,哪一些可以稱之為‘集合’?”從實際情況入手,讓學生明白“集合”的大致概念。對于學生回答的答案,若有錯誤,那么教師要及時進行修正,并且解釋其錯誤的原因。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互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要局限學生的想法。
在數學教學中,課堂的學習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輕松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數學神經,促進對數學知識的消化與吸收。然而建立課堂氛圍的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處理與學生的互動關系。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合理的互動,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志趣。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穿插的一定的互動活動,需要注意學生對其的積極性,要考慮到學生的參與度,這樣才能達到互動的目的。教師可以與多種類型的互動相結合,既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這個科目的偏見,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簡單的幾何體》的課堂中,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實驗。教師讓學生拿出一張白紙,讓其剪折出一些幾何體。教師可以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步驟來進行操作,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剪裁。在制作之后,教師請一些學生來對自己的作品及其感受做一個分享,最后,教師對此次互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優勢做出點評,接著引入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也可以請一些學生到講臺上,在黑板上畫出自己能夠想到的幾何體,讓其他同學對其進行一個點評,說出優點或缺點,能夠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教師再對學生畫的幾何體作一些補充說明,讓學生更加理解其中的含義。
對于高中生的數學來說,課后的學習同樣重要。課后的學習時間能讓學生發現自己在數學方面的不足,也是一個自我升華的階段。課后也是教師完善自己教學方式的時期,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線上或線下交流互動,及時找到自己在教學上的漏洞,使得數學教育系統更加成熟。教師在線上給學生推送一些短視頻或文件等,學生也可以在線上向教師反饋自己的問題或對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意見,達到雙方共贏的效果。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活動,學生在實踐中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例如,在教師講授了《分層抽樣與系統抽樣》之后,教師向學生發送一些與此內容相關的短視頻,也可以是其他教師對這個版塊的補充或難易點講解,也可以是授課教師自己所制作的短視頻。教師布置與推送視頻內容相關的作業或問題讓學生觀看了之后去解決,學生可以通過在網上去搜集資料,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教師會對學生對本章節的知識學習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教師可以讓一些學生去班上搜集在學習了本小節內容后,還未解決的問題或還不懂的地方,或者是對教師的教學的看法。實際的活動更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分別用這兩種調查方法調查某種植物的分布特點及規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來進行,最后開展分享會,可以起到比較的作用,從而使得其共同提升。
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也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到數學知識。互動式教學能夠使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消除高中生對數學的“抵觸”情緒。多樣化的互動內容,豐富了數學教學。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系中,需要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課程進行適當的調整。互動式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體現。高中數學更加側重于教授學生如何形成數學思維,因此需要教師在互動教學中加入相關元素,為學生更高級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