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錢玲莉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學往往是教師的“獨奏曲”,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很難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新課標背景下,教學已經不僅僅只屬于教師一人,教師需要全面了解新課標教學要求,利用有效地渠道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從而讓數學課堂更高效。基于此,教師要學會巧妙地“留白”,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真正在課堂中實現全面的提高。
常言道:“學貴有疑。”高效的數學課堂,學生們不僅是被動接受知識者,更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因此,教師需要在合適的環節進行“留白”,引發學生質疑,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為他們留出探究的空間,從而讓他們在質疑中掌握知識,提高思維能力。
比如在教學“認識比”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板書:我們班有男生27人,女生17人。那么男生和女生人數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教師讓學生們利用分數方面的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們短暫的討論后,回答:“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教師對學生的答案給予了肯定并說道:“除了用這種方法外,我們今天還學習另一種表示方法。”接下來,我以“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為例幫助學生認識比的寫法、讀法。同時,教師進行了“留白”,讓學生們參考教師的示例來分析“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這個關系量,從而讓他們明確比的各部分組成及其名稱。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們預留了思考探究的空間,引發他們質疑。同時教師通過對探究過程“留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了比的讀寫方法和各部分的名稱,并理解了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從而體會到了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高效的數學課堂氣氛并不一定是“一團和氣”,教師要善于在恰當的時機進行“留白”,為學生們制造思維的障礙,引導學生發現、分析問題,從而幫助他們更為深入地掌握知識,促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比如在講解“圓柱體體積公式”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們進行探究活動,讓他們基于自己的認知得出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得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的結論。教師再板書一道習題,給出了圓柱體的側面積和半徑,讓學生們根據已有的條件和所學的知識計算出圓柱體的體積。學生們進行交流討論,但還是一籌莫展。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們回憶圓柱體側面積公式,將其與圓柱體體積公式進行聯系,找出側面積與圓柱體體積的關系。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發現圓柱體的體積也能用“側面積的一半×底面半徑”來計算。明確這些后,學生們很快就給出了題目的答案。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不僅設置了探究環節,幫助學生們掌握了傳統的圓柱體體積公式,而且還利用一道拓展性的習題進行“留白”,為他們制造了思維障礙,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奇妙。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初步了解到了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并感受到了數學公式之間的轉化關系,從而知識系統變得更為完善,智慧的大門也隨之打開。
“留白”實則為一門教學的藝術,“留白”也是為了促使學生填補某些留出的“空缺”。因此,在教學中巧妙的“留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掌握數學知識,還能讓他們在填補“空缺”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比如,在講解“圓柱的表面積”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組織學生們進行了操作探究活動,帶領學生們認識了側面積、表面積的意義,讓他們對圓柱的基本特征也有了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然后,教師利用圓柱體展開圖來引導學生們發現其中的規律,讓他們在自主實驗、探索中發現圓柱的計算方法。接下來,學生們交流討論,總結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推理出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對探究環節進行“留白”,讓學生們回顧探究過程,總結出其他的計算方法。這時,有一個頭腦較為靈活的學生認為,圓柱的表面積可以用底面周長×(高+半徑)來計算。該學生的回答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其他學生對此進行驗證并受到啟發,從而提高了創新意識。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在探究活動中進行留白,幫助學生們發現了幾何圖形的規律,總結出了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同時,教師還鼓勵學生們尋求不同的計算方法,營造了一個“人人思考,人人探索”的好氛圍,從而點燃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的火花。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留白”,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為數學課堂增添光彩。同時,進行課堂“留白”,還能促使學生在課堂中認真思考,勇于質疑,從而掌握知識,實現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