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政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大東英才學校,四川 廣元 628017)
首先,課堂提問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看來,數學學習是枯燥的,因為學生本身的原因和一些外界因素,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在一堂課上,在這短短的45分鐘內,真真正正做到一直全神貫注的學生幾乎沒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只有在教師進行提問的這一段時間里,學生的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進行適當、切合教學內容的有趣提問,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的進行.
其次,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教學狀況及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堂課教師都會有一個教學計劃,每一個教學計劃都是數學教師的努力和心血,但是往往教師的教學目標和現實學生的掌握情況相差甚遠,因此,需要教師隨時進行提問,檢測學生的現實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教學計劃,該降低難度的及時降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
最后,數學課堂提問有利于學生及時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態并做出調整.作為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學習是本分,有的學生會自己在課下提前預習,在教師講課時,會覺得教師講的自己都會了,該背的概念也都背下來了,因此,在上課時會出現走神的現象,等到再做練習時又束手無策,這時數學教師適當地進行課堂提問,比較有深度的提問,可以警醒學生,讓學生自主地調整學習狀態,進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同時,還有利于誘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應變能力的提升.
課堂提問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在上課時可以說是最被頻繁使用的教學方式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看上去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非常有效,實際上教師頻繁的提問讓學生應接不暇,學生沒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學生的思維方向被教師牽著走,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豐富了,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卻收效甚微,特別是對學習本身比較困難的學生,更加地難以理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的教師在進行提問時,提出的問題都很簡單,大多數時候提出的問題通常問不到重點,提問的目的并不是很明確,很多都是隨意提問的,與實際的教學目標并不相符,甚至教師在提問時也已公布了答案,學生只需要回答對或者不對,是或者不是就行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拓展,學生完全成了教師課堂演講的聽眾.
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會有一個通病,就是特別關注學習好的學生,要么就特別關注活潑好動的學生,但往往前者占據多數.教師在進行提問時經常提問學習好的學生,認為可能答不上來的,對其進行提問完全是浪費時間,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其余大部分學生完全成了課堂上的觀眾,學生參與度不高.有時教師提問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足,經常在學生快要解答出時,教師就急不可耐地將答案公布出去,本來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知識的建構,卻還是被動地接受了教師的思維過程.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課堂提問并不是越多越好,短時間內頻繁地進行提問,會造成學生情緒緊張、心情煩躁,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設定一定數量范圍的課堂提問,并根據學生的反應和現實情況及時調整提問的數量.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加強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保證數量的前提下,也要保證質量,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提出切合學生的問題.對于簡單的淺層思維問題,教師要注意精簡務實,速戰速決.面對有深度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其分解成多個小問題,逐層遞進,緩緩前進,不可急于求成,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接受,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面向全體學生,不能顧此失彼,促使全班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去.
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利用情境創設等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在進行課堂提問的同時,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提問,引導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從不同方向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達到鍛煉思維、培養學習能力的目的.
總之,教師要注意課堂提問的方式,以及課堂提問的數量、質量、對象,發揮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方式的作用,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1]孔凡哲,李瑩.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J].中國民族教育,2006(5):29-31.
[2]王愛光.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