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娟
(西工大啟迪中學,陜西 寶雞 721000)
相信很多人對江南水鄉都有一份難舍的情節,無論是身處江南的,還是不曾踏足過江南的,對江南的風物人情都有著近乎宿命般的眷戀。微雨西湖,蓮花徐徐舒展綻放,恍如夢境般的煙雨小巷,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無不向人訴說著江南獨有的氣韻。
由于是常規課,所以在環節技巧上我沒有太多的雕琢,習慣性的講了律詩的節奏,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等知識,之后又提到寫景詩歌,有景必然有畫,有畫必然有情,這樣的“寫景繪畫抒情法”是我在課堂上強調最多的,這也可能跟我個人平時比較喜歡詩歌有關吧!
走進詩歌,走進白居易的早春江南,當然是先要讀詩了,我留給學生大概一分鐘自由讀的時間,便找了幾個學生來讀,可效果并不佳,感覺課堂挺沒有意思的,說實話,對于詩歌而言,學生必須要多讀,飽讀,可這一節課,很顯然我和學生都沒有進入狀態,我也沒有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細想起來,可能是因為學生已經習慣了我的這種授課模式,已然成了溫水煮青蛙,無論我如何啟發,孩子們都無精打采,心想可能是最后一節課的原因吧,就在我打算硬著頭皮把這一節課上完時,有一個學生的評語點亮了整個課堂,當然,在這里我要補充一下,那就是在平日的教學中,我們的學生已經習慣了同桌讀文章,同桌點評的模式,然而前幾位同桌的點評都是不痛不癢,可這位同桌卻談的比較細,她說到了聲音、節奏、還有“幾處早鶯爭暖樹”中的“爭”,同學沒有讀出這種感覺,于是我便趁勢追問:“那你覺得應該如何去讀?能不能給大家示范一下?”聽了這話,全班同學目光其投向她,顯然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把自己理解的“爭”讀了出來,為了給學生增強自信,我便說“她提的這個問題也是老師想說的,于是我要求全班同學都來琢磨這首詩中的詞句讀法,”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互評、互讀,甚至延展到了詩人的情感字眼,“最愛湖東行不足”,“愛”的這種感情結合詩人當時境遇讀出來,此刻學生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作者的情況。很自然地,幾分鐘的齊讀、范讀、學生的情感態度逐漸流露出來。隨之,我又加以點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壓抑了一整個冬天,早春來臨,天氣變暖,也許偶爾會有一絲涼風,但完全不能打破黃鶯爭巢筑窩的熱情,屋檐下幾只新歸的大燕也忙忙碌碌地筑起了愛巢,一派生機盎然”,接著,我又范讀了一遍詩歌,讓學生想象整個早春畫面,或許是之前的畫面想象起了作用,再加上最后的范讀,我和孩子們都融進了整個江南的早春。
文字大約要靠心去觸摸,才能夠觸其肌膚,觸其肌膚后才能貫透其表里[1]。這樣的激情范讀之后,我告訴孩子們,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品茶,讀詩,今天,我們雖然沒有香茗,但依舊可以拿起自己桌上的水與老師一起來品詩,于是很多孩子特別可愛的拿出自己的飲料,喝一口,讀一句,頓時教室里各種搖頭晃腦,有的學生還站起來,加上了手勢……幾分鐘之后,我又告訴孩子們,除了讀我們還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來品詩,那就是老師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情”,現在同學們不妨來描繪一下自己腦海中的這幅畫面,由于擔心學生們越說越遠,我設定了一個句式“從——中,你聽到了——;從——中,你看到了——;從——中,你想到了——。”按照這樣的句式設計,學生們各抒己見,越說越陶醉。。。
隨著鈴聲的響起,我告訴孩子們,既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副江南早春圖,為何我們不把它畫出來呢?因而當天的的作業便是用語言和畫筆來描繪白居易的“錢塘江早春”,學生們興趣高漲。
當天的作業收上來之后,有這樣一篇文章。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面的賈工亭,登上西側的小山。在這里,西湖的景色凈收眼底,就宛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一般,湖水與堤岸齊平,早春的胡,此時如嬰兒般剛剛蘇醒,靜得沒有一絲波瀾。原處的寺廟中傳來悠長的鐘聲,湖水被逗得咯咯直笑,漾起了漣漪。一圈兒、一圈兒,浮云靜靜地臥在水面上,這會兒正曬著早春的日光,沉醉于這清麗的好景之中呢!遠處的臨終,從四面八方早早趕來的黃鶯,也爭著享受這日光浴呢,這個說一句,那個道一句,嘰嘰喳喳,吵得樹葉兒都沙沙作響瞧,那邊幾只忙碌的燕子,正飛到湖邊銜著春泥。柔柔的春風扶過鳥兒的翅膀,夾著一股清新的香氣,吹開了一片花海,這兒一團,那兒一團,黃的、粉的、紅的、是誰打翻了顏料瓶,染出了一副五彩繽紛的水粉畫,香的人目不暇接。小草彈出了小腦袋瓜出來,淡淡的一片綠,如一片云一般負載春泥紙上,淺淺的一層,剛剛能遮住馬蹄。這美景是仙境還是人間?使人看著看著,竟有點分不清了,總覺得看不夠。綠色的楊樹把陰影映在了白沙堤上,透過點點的陽光,在西湖這幅生機勃勃的花卷上,也別有一番風味。
孩子們的表現真的令我驚訝,這節課之后,很多孩子還找來了王維的寫景詩來讀,為此,我也深受感染,寫了一些詩作,真正體會到了所謂的“教學相長也”。
春花、夏草、秋葉、冬雪,恬靜淡雅也好,樸素情真也罷,大自然就如同一杯醇香的美酒,使人流連忘返,而詩歌就是對大自然最美的的靈動詮釋,詩人便是我們生活的攝影師,語文教學則是跟隨著攝影師的腳步領略大自然和生活帶給我們的美。不得不說,語文教學是一種教學藝術,而這種教學藝術只有情感性的和諧統一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