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淑珍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對學生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能力的發展進步,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備較高素養的專業人才,那么在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滲透德育教育,以此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數學;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0-0001-01
德育教育能夠提高小學生對社會現象的認識,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規范小學生的行為習慣,提升小學生的情感素養,對小學生的發展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教學最重要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小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促進小學生思想品質的增長,所以下文就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德育滲透的相關知識展開論述。
一、挖掘數學學科的內涵
由于數學教學本就具備一定的邏輯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挖掘數學的內涵,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和嚴謹的態度。例如:教師在對《四則運算》的數學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嚴謹的對運算順序進行介紹,學生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若是有括號,則需要先計算括號里的,括號里的計算順序是先計算乘除,后計算加減,若是沒有括號,則需要先計算乘除,后計算加減,并按照從左向右的順序計算,待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方法之后,需要給學生展示具體例題,并將所有的計算形式都涉及到,比如25+6×5-26=、36+(15-4×3)+24-8=,并讓學生詳細的寫出計算過程,最后求得答案,以此保證學生計算的嚴謹性。
二、創建具體的教學情境
為學生創建具體的生活情境,以便在具體情境中滲透感恩教育,例如:教師在對運算定律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創建去超市購買物品的具體情境,假設媽媽帶領小紅去超市購買物品,超市中的玩具娃娃42元一個,方便面30元一箱,媽媽喜歡吃的火腿腸28元一袋,小紅喜歡吃的巧克力38元一盒,可是媽媽只帶了110元錢,媽媽為了滿足小紅的愿望,給小紅買了喜歡吃的巧克力,問一共花了多少錢?通過這一形式,學生可以列出算式:42+30+38=,但是這樣算會花費較長的時間,那么學生就可以利用加法結合律的相關知識(a+b)+c=a+(b+c),那么原算式就可以轉化為(42+38)+30=110(元),通過這一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加強對運算定律的掌握,還能夠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父母帶領自己去超市購買物品的情境,父母大都為自己購買喜歡的食物,卻很少購買他們喜歡吃的食物,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促進學生思想品質的提升。
三、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美德。例如:教師在對《公頃與平方千米》的數學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例舉當前國家為了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大力鼓勵人們植樹造林,當前省區已經種植了60平方千米的樹林,樹林能夠美化空氣,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有利于美化環境,是我們人人都應該學習的好榜樣,以此讓學生對數學單位的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加強學生對單位換算知識的掌握,還能夠增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美德。
四、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也是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物,尤其是數學教學,是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重要科目,那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以便能夠引導學生規范自身行為,凡事從自身做起,做一個有品德,講素質的好教師。
五、開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團隊精神,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增長,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例如:在課堂上進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數學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學生進行演示,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以梯形為例,教師需要為學生準備好小紙片,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小組成員對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行討論,在小組成員共同合作學習中對上底為6cm,下底為8cm,高為4cm的梯形進行拆分組合,將梯形轉化成長方形,并算出長方形的長為(6+8)÷2=7cm,寬為梯形的高4cm,則梯形的面積為(上底+下底)÷2×高=7×4=28(平方厘米),學生在進行梯形的拆分組合之后,不僅能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能夠讓學生在小組成員共同努力的過程中,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與理解,提高學生團結合作能力,有效滲透德育知識,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增長。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主要是為了培養綜合素質人才,響應21世紀的人才培養號召。當然,在開展德育的過程中,需要采取不用的教育方法和途徑,但是要區別于學科教學,重點并非是“教”,而是“化”,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化育”。在正確的實際引導、啟發和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進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成效。
參考文獻:
[1]譚宏梅.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未來英才,2017(17):123-124.
[2]龐炳剛.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實施德育滲透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17):23-24.
[3]王振廷.新課改理念下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學[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15):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