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鳳萍
摘 要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的對話強調的是教師、學生、文本的對話主體之間的平等融合,這是對對話的過程的強調,強調了學生可持續發展。“對話”的實質我們應當準確的把握,不斷地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實踐,這樣才能把“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真正的實現。
關鍵詞 平等;對話;實踐
中圖分類號:B0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0-0057-01
學生和文本對話是小學生閱讀教學的中心,其他對話都是未能能夠給學生的個體閱讀造就一個良性的語言環境,而不是代替學生去閱讀。在傳統教育的理念的影響下,小學語文的“對話教學”僅僅是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狀況下停留,這樣就不能把對話教學的作用發揮出來了。
一、小學語文對話教學的作用
小學語文的奠基作用及其多重功能,決定了它不可替代的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作用。這樣的地位就不會因為社會的繁榮、實際的更迭、科技的發展、人類的進步而被動搖。語文是如此的重要,小學的語文教育作為基礎的基礎更加是任重而道遠。語文是我國的母語教育,豐富的民族文化的底蘊在其中被積累。本身它就是一種生成性、開放性和過程性的存在,人們都是需要在運用實踐,交流對話,理解欣賞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語文學科為對話創咋了良好的基礎和契機因為他的獨特性。亦對于對話教學的必要性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首先,為對話的教學提供了可能性的是語文學科的自身的教學任務,而且對話本身也對教學任務的出色完成起到了促進的作用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是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為對話的可能提供重要的保障的是教學任務的要求以及培養。一切對話無論是否可言說,話語或文字的,最終表達的承載體都需要一種符號的系統。否則這些都會變成鏡花水月。當然可能也有人覺得這一切是可以通過繪畫,音樂,舞蹈或者公式等的非語言形式來表達出來。但是這些形式的事實意義只能在某些有“共同語言”的領域才能夠存在。表達方式要有一定的意義,應當是能被別人理解的。漢語言文字對于中國人來說才是共同的語言。
其次,語文學科其本身的模糊性和人文性,提供了對話教學的必要性。語文學科不能夠表達的精確像數理學科那樣,邏輯性強、分類明晰,而是有一定的模糊性。例如在語文中會有一些詞語有很大差別的褒義和貶義在不同的語境下:又比如許多的詞語、表達方式要在不同課文中多次的出現,讓學生能夠體味到不同語境下的意思,在自己的生活寫作中不停地體驗才能被真真的理解與應用。
再次,在語文學科的角度來說,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科品位、提高學科的就是對話。語文不僅能夠交流情感思想,也是能照人的生存方式、生存條件、生存空間。語義教學應當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討。從而“透過生命的各種表現形式去把握其中展現的生命的意義”,完成塑造人的心靈。這樣既把語文教育的生活的意義進行強調,又能夠吧語文生活的教育意義進行強調,讓學生能夠實踐“語言不是已完成了的產物而是正在進行的活動”的這一類科學斷言在對話中,使得學生健康發展的不竭的動力在對話和語文教學的互惠管理的促進作用下。
二、小學語文對話教學的誤區
(一)對話主體單一
教師在教學的全過程中以自己的問題來統治,使用一問一答的形式來進行師生間的對話,但在實質上仍然是學生的鼻子被教師的問題牽著走,一步一步地向老師所期盼的那個結論“主動的”沿著其思路走去。教師的知識壟斷、行為控制、話語霸權,使在課堂上學生害怕提問,不敢也不會對話。這樣的對話是一種模式化的表演罷了僅根據這教師的牽引來進行。
(二)對話內容脫離文本
學生有著比較活躍的思維,幾個簡單的問題之后,就容易跑偏,若任由發展都不一定會被隨意的拉去哪里,拉家常就變成了對話教學的方式,這時候教師就應當發揮其引導作用,對于學生的觀點,教師不應該全盤否認,硬性的將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思維看齊,但是一定要對學生的過分思維進行制止,將對話方向適時的引導回來,不能夠任由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三、小學語文對話教學的改革意義
(一)加大培訓力度
學校領導、教研培訓部門等應當對實踐的研究和對話教學理論進行加強,針對在對話教學中一線教師所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專門的講座與培訓。整理出對話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案例或者成功案例供一線教師參考與學習。
(二)提倡反思性學習
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不停地思考自己在教學上的失誤并且加以改正的教學的方式即是反思性教學的意義。改進型的教學是反思性教學的意義,強調了在失誤中尋找進步,并強調了教師的不斷的學習能力。教師是教學上面的實施者,起著對教學效果的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總結
教師講課的聲音以及少數的學生的發言還有課堂上沉悶的氣氛存在于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上,這樣的課堂教學很少能夠將學生的創造性以及主動性激發出來。所以對于教學課堂的轉變勢在必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要堅持,參與各種培訓與積極和對于新的教學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不停地加強對自我的學習和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在對話的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并和諧的師生間關系,同時認真的對學生的心聲進行傾聽,學生的個性需要被尊重,這樣才能夠在課堂上實現“對話”。當學生感受到自身是被尊重、被重視的,他們自然而然的就能夠在課堂上面敢于提問、積極思考了,那這樣學習的效果也就會更好了。
參考文獻:
[1]尤月蘭.小學語文有效對話教學策略的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7(07):52.
[2]程華.研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對話[J].學周刊,2017(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