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菁晶
摘 要:傳統音樂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高校的責任。文章以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為中心,分析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現狀,并從增加音樂課程安排的靈活性、注重創新傳統音樂教學方法、定期組織傳統音樂實踐活動等方面提出建議,目的在于提高高校音樂教學質量,實現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中國傳統音樂;傳承;審美教育;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1-0008-02
音樂能夠陶冶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高校音樂課堂是提升大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高校要通過音樂教育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增強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尤其要注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中國傳統音樂融合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特色和地理文化,包含豐富的文化色彩與文化底蘊。中國傳統音樂是中國文化的一面鏡子,它折射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教師要讓大學生多接觸中國傳統音樂,讓大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品味。傳統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高等院校的教育任務和責任。本文從增加音樂課程安排的靈活性、注重創新傳統音樂教學方法、定期組織傳統音樂實踐活動等方面,對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進行研究。
一、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現狀
高校音樂教育包含很多類型,主要對象為大學生,主要載體為音樂院校、師范院校等。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發展呈現上升趨勢,通過不斷探索與改革,音樂教育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大學生的音樂學習目標更加清晰,音樂知識基礎更加扎實,音樂技能不斷提高。但很多高校音樂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多是西方音樂藝術理論,導致高校音樂理論教育格局發生明顯的變化。調查發現,鋼琴課是高校音樂教育的必備課程之一,而中國傳統樂器很少進入高校音樂必修課程。不管是樂器方面還是聲樂方面,都趨向于西方歌劇藝術。高校音樂教育存在西方音樂“一邊倒”現象,中國傳統音樂內容少之又少,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受到挑戰與威脅。
二、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思考
高校是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高校音樂教育應該優先考慮中國傳統音樂。要增加音樂課程安排的靈活性,注重創新傳統音樂教學方法,定期組織傳統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對傳統音樂的重視程度,增強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1.增加音樂課程安排的靈活性
高校音樂教育是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紐帶,同時音樂課堂也是中國傳統音樂教育的主要場所。為了進一步促進高校音樂教育發展,實現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高校必須科學規劃音樂課程,在音樂教育中融入更多的中國傳統音樂元素。要增加音樂課程安排的靈活性,不斷向大學生滲透中國傳統音樂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中國傳統音樂融合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特色和地理文化,比現在的西方流行音樂多了一些韻味,多了一些文化內涵。中國傳統音樂的最大特點是曲調優美,余音裊裊,富有感染力。教師要讓大學生多接觸中國傳統音樂,讓大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提高大學生的審美品味,使大學生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當然,傳承中國傳統音樂并不是放棄西方音樂的學習,因此,調整音樂課程規劃的同時也要避免從西方音樂“一邊倒”轉變為中國傳統音樂“一邊倒”,要注意保持平衡,實現中國傳統音樂傳承與西方音樂教育共存,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同時,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中如果發現中西方音樂的相同之處,就可以以對比歸類的方式重點向大學生講解,深化大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拓展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提升大學生音樂學習能力。
2.注重創新傳統音樂教學方法
高校音樂教師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能因為盲目崇拜西方音樂,而忽視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要注重中國傳統音樂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中國傳統音樂課程教學質量,幫助大學生更多地接觸中國傳統音樂知識。在傳統的高校音樂課程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重視西方音樂教學,導致中國傳統音樂被忽視。甚至有些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音樂是落后的,是保守的。為了改變當前中國傳統音樂教育與傳承的現狀,高校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身教育觀念,轉變傳統音樂教學方法,提高傳統音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豐富多彩的傳統音樂內容,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學習興趣。智能手機與電腦的普及為大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師也可以鼓勵大學生通過智能手機或電腦等現代化設備,更多地接觸中國傳統音樂。根據大學生的興趣特點,教師可以對傳統音樂課程進行歸類,比如民族樂器學習、民族樂曲賞析、傳統音樂基礎知識教學等,以提高中國傳統音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高校也可以聘請知名音樂家或音樂教育家開設講座,對民族音樂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并錄制成教學視頻發布到校園信息公共平臺,便于大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進行溝通和交流,加深對傳統音樂的印象,消除大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誤解。
3.定期組織傳統音樂實踐活動
為了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視程度,達到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目的,高校教師要依據音樂課程教學內容和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定期組織中國傳統音樂實踐活動。要通過傳統音樂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熟悉更多的傳統音樂演奏技巧,豐富大學生的傳統音樂知識,引導大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內涵,真正體會中國傳統音樂的內在魅力,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學習興趣,達到認知與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目的。要積極拓展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身才華的機會。例如,高校教師可以鼓勵大學生組建傳統音樂樂團,引導大學生根據興趣選擇適當的傳統音樂樂器,舉辦傳統音樂鑒賞會或者音樂交流會等,不斷交流傳統音樂知識。高校教師也可以引導大學生觀看與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電影,或者包含中國傳統音樂的短視頻等。如電影《閃光少女》包含很多中國傳統音樂元素,非常適合大學生觀看。這是一部以音樂為主題的校園勵志電影,洋溢著年輕人的陽光與朝氣,它通過主人公的校園音樂學習經歷,展現了那些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氣息的傳統樂器。影片中不僅有揚琴和古箏的精彩表現,還有編鐘和大鼓的靈活融合。在堅守傳統音樂的道路上,他們遇到了輕視、挫折與嘲笑,但主人公們的努力以及珍惜,讓傳統音樂有了揚眉吐氣的機會。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傳統音樂類型的戲曲、舞臺劇,引導大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欣賞。另外,還可以鼓勵大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與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內容,如民歌、樂器的發展等。在尋找與搜集音樂資料的過程中,大學生能夠加深對中國傳統音樂的了解,提高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學習興趣,為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傳統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高等院校的教育任務和責任。要掌握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文化精髓,改變高校傳統音樂教學邊緣化的現狀,增加音樂課程安排的靈活性,注重創新傳統音樂教學方法,定期組織傳統音樂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視程度,從而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音樂,增強大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黨兆曌.“諸野尋樂”——普通高校音樂教育視域下傳統音樂課程教學理念與內容的延伸[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
[2]李松蘭,黃虎.2014高校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現狀調查報告——關于33份調查問卷的分析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03).
[3]周景春.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4).
[4]管建華.中國傳統音樂教育課程歷史文化重建的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2(04).
[5]李偉.傳統音樂可持續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3).
[6]張黎紅,尹愛青.論我國民族音樂教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