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十五中學深化“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己任,基于對辦學理念的深度思考和對校情學情的理性分析,提出“五化”德育模式,構建了生態德育體系。
今天的中學生較之從前更具個性,在追求自我個性張揚的同時,他們也更孤獨。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讀懂孩子的心靈需求成為我校德育的風向標。為此,我們提出了“關注心靈環保,呼喚人文批評”育人理念。
在這個育人理念下,我校以關注學生生命發展為目標取向,堅持教育從關注細節開始,把愛化作點滴甘泉,滋養學生的生命成長,探索出“四個一點”(細一點、小一點、近一點、實一點)、“教師六知曉”(知曉學生的姓名含義、知曉學生的個性特點、知曉學生的行為方式、知曉學生的興趣愛好、知曉學生的困難疑惑、知曉學生的心路歷程)的工作方法,研究出呵護孩子心靈的批評方法,如心理暗示式批評、俯耳細說式批評、激勵啟迪式批評、獎對一人鼓舞一片式批評、懲戒一人教育一片式批評等。我校關玉華、姚志娟等六位教師撰寫的“人文批評案例”“激勵性評語”等論文分別獲國家級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學校獲“十五”國家心理健康教育課題優秀成果獎。在黑龍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評選活動中,以我校育人理念為依據撰寫的案例獲得了唯一一個省一等獎,《關注學生心靈環保,呼喚‘綠色批評’》一文被收錄到《哈爾濱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中。
學校精心打造顯性的環境文化。建立了校史館和榮譽館等立體教育場館,組織學生參觀瀏覽,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發展歷程,發揮其教育和激勵作用。在校園內以多方式呈現學校辦學思想、辦學理念、三風一訓等內容,對內引領師生的教育行為,對外彰顯學校的教育品質。教學樓走廊內創設“文化長廊”,各樓層主題相互映射,提升校園文化品位。讓每一塊墻壁說話,讓校園的一草一木、一墻一角都成為教育學生的資源。
激活教育要素(德意情行),堅持做到“四個一點”:細一點——管理檢查層層細化,反復抓,抓反復;小一點——瞄準德育大目標,在細微處見德育管理;近一點——充分利用資源,讓德育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實一點——充分踐行全員德育理念,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文明習慣的內化和道德品質的提升。
現在的零零后學生,自我中心意識強,勞動觀念淡化。勞動值日問題,彎腰工程問題,冬季室外清雪問題等,以往解決這些問題都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老師們不斷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勞動觀念,探索出在活動中的學習、在學習中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學會關愛他人。
學校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和全面發展,創新德育載體,把教條的說教變為可感可見的體驗。學校開設了“實踐連鎖店”,通過“勞動充值卡”“愛心保鮮卡”“環保增值卡”等載體,強化學生的體驗教育。通過“三卡”建設,孩子們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觀念轉變了,掃雪再也不用分攤了,孩子們自覺組成小團隊去完成。學生以學?!扒嗄曛驹刚摺眻F隊為榜樣,主動參與到了“清除社區小廣告”“生態園清撿垃圾”等公益活動中;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慰問敬老院老人、資助貧困大學生、為白血病患者捐款、“紅色之旅”讀書演講等志愿者活動,通過點滴小事,提高了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意識,使德育工作充滿智慧和靈性。
學校創建了科學的課程體系,分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主題拓展、學科拓展、活動拓展),探究性課程(專題探究、問題探究);科目分類上分為學科類、實踐類、科技類,強化六種意識——問題意識、設計意識、行動意識、理論意識、自覺意識、價值意識,構建了教育育心“三維(育知、育智、育情)七段(學習引導、先學自研、互動探索、點撥講解、訓練內化、診斷反思、輔導提升)模式”。根據各學年學生不同的心理特點及認知水平,開設“人生設計”“中學生禮儀”“心理拓展”等德育校本課程。師生共同參與開發校本課程,在開發校本課程中,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也展示了個性特長。
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視個性為教育資源。建立了多元的評價主體——學生、教師、學校、家長、社區,根據核心素養我們從五維度11個要素來評價學生。我們為學生搭建張揚個性的舞臺。我校王澤宇同學非常有個性,學校通過個性化的教育,使王澤宇同學成長非常迅速,在第七屆全球科技發明創作中,他獲得了一枚金牌、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
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我們和新加坡兩所學校及英國的一所學校結成了友好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去這兩個國家進行文化交流、課堂體驗。這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我們還帶學生體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風土人情,帶學生們走進植物園、動物園、中國亭園、伏爾加莊園,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別。
學校踐行大教育觀,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立體化、網絡式教育格局;借助微信、校訊通平臺,利用數字化校園,構建網絡化德育體系;開辟信息化成長空間,引導學生健康上網。
學校開辦班級家長論壇,分享交流家風、家教經驗,互相借力,形成合力。建立“師生工作坊”,舉辦微論壇《開講了》,每月一位教師、每周一名學生講“勵志故事”。線上及時交流,線下面對面溝通,拉近師生間、生生間、家校間的距離。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是我們為之不懈努力的教育追求。今后,我們將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使命,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關鍵,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特色化發展,以篤定的教育信念,踏實地塑著自己的教育品牌,成就每一位學生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