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領水
摘 要:提高與改進課堂教學質量是所有教師應關注的問題。生態課堂教學應重視的是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師生與課堂環境之間的關系,文章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例敘述生態課堂的教學特征及其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態課堂;教學特征;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習生字詞的運用、掌握基礎的句子結構,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寫成一篇作文,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懷。在小學語文生態教學課堂中教育者與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能夠取得學生的信任,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一、生態課堂的教學特征
生態課堂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有這些基本特征:生本性,以學生為根本,即真正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生命性,即一種生命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挑戰、自我升華的過程;生活性,即讓學生在真實的周邊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獲得知識和體驗;生成性,即教師要快速地捕捉、發現課堂中每一個教學實例并加以運用;生動性,即教師要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課堂因為學生所提出高質量的問題而充滿趣味;生長性,即師生和學生共同成長是生態課堂理念中教師的一種職業追求與價值觀。
二、生態課堂的教學策略
生態和諧是一種原生的、自然的狀態。“生態和諧”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所追求的目標是要讓課堂煥發出生機與活力,通過言語、細節和肢體的教學方式,使教師與學生在交流和對話中真正達到師生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感受與體驗、探索與創新、交流與互動,真正營造一種民主、自然、開放、有趣的語文生態課堂氛圍。
1.結合教材內容,創設生態課堂情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有效的生態課堂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加深學生對課文所蘊含思想感情的印象,升華其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原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對室內的設備進行顏色的裝扮,調整光線的明暗程度等,創設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情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體驗和感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組織多彩教學,增添課堂教學樂趣。
構建生態課堂必須服務于語文教學,讓學生成為語文生態課堂教學的真正主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語文教學活動形式是非常豐富的,有話劇表演、分角色朗讀等,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多彩語文教學活動。例如,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的教學中,在學生多次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筆者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父親與孩子,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在表演過程中,學生將“父親”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在學生進行表演的時候,筆者適當地提問、指導、啟發,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語,如“大哭、呼喊、堅定”等。這樣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也使學生變得勤于思考,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在這一過程中,筆者也注意運用鼓勵性的評價語言,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索、表演的積極性。
3.設置教學目標。
語文是小學教育課程中的基礎性學科,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對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語文為其他學科提供了基礎,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自己的語感,還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豐富了精神世界等等。傳統的語文教學活動,教育者使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教育者缺乏對學生的了解,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往往忽視了目標的科學性,制定的目標要么太高,要么太低,學生缺乏語文學習興趣。在新形勢下,教育者加大了教學模式的改革,使用生態課堂教學模式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學生制定階段性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例如在小學一年級《菜園里》的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制定教學目標,使學生自己閱讀課文,找出菜園里共有多少蔬菜;學生需要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學習生字的組詞和造句。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掌握了很多的生活常識,了解了我們生活中常吃的蔬菜。合理設置教學目標能夠抓住文本的重點,突出教學目的。教學目標需要根據文章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對于一些閱讀課文就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一些說明文就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開拓學生的思維。找到教學活動的側重點,設置教學路線,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自己的能力。
4.營造語文生態環境。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影響,教學開展語文生態教學活動首先應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適合學生的學習的教學環境。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育者可以借助燈光、座位和設施進行現場布置,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溫馨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和成長。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適當的借助先進技術,將多媒體設施引進到教學活動中來,能夠將枯燥的文字轉化有趣的圖片、視頻或者音頻,將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直觀明了。在學習一些抒情文時教育者可以播放一些輕音樂,渲染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作者的情感。教育者可以在網絡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學資源,制作成PPT,在多媒體上播放,開拓學生的眼界,加深學生對該內容的印象。語文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和可變性,教育者要善于借助教學器材,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這樣學生能夠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小學語文課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語文教學材料對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在語文課程中將生態思想與語文教學結合在一起,能夠實現師生、學生、文本之間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語文課堂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學習和成長會變得更加自信,能夠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楚松.新課改下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策略分析[J].快樂閱讀(下旬刊),2013(10):31.
[2]翁超超.新課改下構建小學語文生態課堂的有效措施[J].考試周刊,2015(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