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于處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初中數學教師要做一名會講的數學史教育者,做一位傳遞正能量的傳播者,做一位愛閱讀的學者……
關鍵詞:數學課堂;滲透;數學史;正能量;國學經典;數學閱讀;教學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和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于處于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工作者來說,該怎么面對自己的課堂呢?對自己的課堂教學主線該怎樣定位?作為一名初中數學老師,我也對自己的課堂重新進行了定位和思考,一點想法,不夠成熟,分享出來,探索的過程也是交流、碰撞的過程,期待專家、同行指點一二。
一、做一名會講的數學史教育者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學習是一種借鑒,借鑒是一種更深刻的學習。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教科書。”數學史是研究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的起源與發展,及其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的一門學科。在數學課程改革背景下,數學史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等方面的教育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同。
古人說“讀史可以明智”,“智”的意思是啟迪,開發智力。數學是人類理性文明高度發展的結晶,體現出巨大的創造力。在數學教學中,講數學史能增進數學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王梓坤院士曾指出:“數學教師的職責之一就在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這等于給了他們長久鉆研數學的動力。優秀的數學教師之所以在學生心中永志不忘,就是由于他點燃了學生心靈中熱愛數學的熊熊火焰。”
教師如果在數學課堂中結合所教授的內容,有目的的、有計劃地融入數學史不僅可以使所教授內容更加豐富飽滿,而且還可以對學生遷移默化的作用。如陳景潤的老師在“整數的性質”的這堂課結束的時候跟學生說,“自然科學中數學處于皇后的地位,皇后上的皇冠就是數論,而哥德巴赫猜想是這個皇冠上璀璨的明珠為了這顆明珠許多科學家傾盡了畢生心血,不知在座各位誰能把這顆明珠摘下來?”就是這位老師在課堂結束環節運用了數學史知識,后來就有了這個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點燃智慧的火花也只是在那么一瞬間。
二、做一位傳遞正能量的傳播者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就應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應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老師作為青少年兒童的近距離鏡子,就更應該處處傳遞正能量。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是人生價值觀、世界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數學老師也要不僅能對學生進行授業解惑知識上的傳授,還需要能對學生進行傳道、立德樹人,對學生品質進行正確引導,數學老師也可以嘗試在平時教學中潛移默化,滲透立德樹人教育、傳遞正能量。
課堂教學中,數學老師也可以通過創設對本節課有探索價值又息息相關,還最好能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結構相匹配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寓教于情,聲情并茂,使學生在數學的世界里也能與老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及時滲透立德樹人教育。
例如,在探究軸對稱或中心對稱圖形時,通過創設的美麗景色,提出如下問題:
(1)用數學的眼光觀察,這些圖片有什么共同點?
(2)進一步思考這些景色是怎么得到的?
(3)如果環保出了問題,會有這些美景嗎?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明白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只有保護好大自然,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最好的回報,從而認識到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重要性,使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三、做一位愛閱讀的學者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個全民閱讀的時代,多讀書對老師來說,能凈化心靈,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甚至能擁有哲學的頭腦,名家的風范。多讀書對學生來說不僅能夠開闊其視野,豐富其課外知識,提高其寫作能力,還能改變其氣質呢,希望同學們也都能養成多讀書的好習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的人不一定能夠成功,成功的人一定讀了好多書。古往今來的偉人、大家又有幾個不是熱愛讀書,手不釋卷的啊。(最近我在讀的《明朝那些事兒》系列,王陽明被貶龍場,身處雞不生蛋、鳥不拉屎的毒瘴荒蠻之地,卻依然廢寢忘食的讀書、研習,以至于才有了后來的“知行合一”,也間接地成就了后來的大明帝國。)有一位會閱讀愛閱讀的數學老師,一定能帶出一班熱愛閱讀的學生。
新課標要求下的數學課堂,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已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特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數學老師有必要,必須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通過閱讀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基礎知識水平,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發展。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想辦好教育,就必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發展素質教育。而任務的實施和完成,最終還是由我們老師來完成。新時代背景下的老師也應該借助十九大的東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標以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我堅信:未來的數學課堂一定是精彩的、美好的、快樂的數學世界,學生定會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參考文獻:
[1]史寧中.《數學課程標準》若干思考[J].數學通報.2007(5):1-5.
[2]王振輝,汪曉勤.數學史如何融入中學數學教材[J].數學通報,2003.
[3]李曉文,王瑩著.教學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