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小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對教師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給予了充分重視,所以,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當積極主動地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朗讀教學模式,從而調動學生自主朗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使朗讀教學質量躍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此,立足于新課改的時代背景,針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訓練教學質量提出了相關策略,以期給廣大教師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訓練
一、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新的教學理念充分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然而,有些教師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以及朗誦熱情。此時,教師若能使語文朗讀教學與情境教學法有機融合,那么這會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這可以使學生感覺到朗讀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朗讀給予他們的快樂。
例如,在引導學生朗讀《月光曲》這篇課文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月光曲》的具體內容,通過播放有趣的視頻、展示豐富的圖畫、播放悅耳的音樂等方式,來創設一種生動逼真、愉快活潑的朗讀情境。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播放振奮人心的旋律——貝多芬的《月光曲》,當教師打開音頻的那一刻,動聽的旋律便飄入了學生的耳中。此時,學生的精神為之一振,心情為之一悅,于是,他們滿懷欣喜地進入一種良好的教學情境中。曲罷,音停,疾風驟雨般的旋律依舊縈繞學生的耳際。再次,教師趁著學生的喜悅心情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一邊富有感情地進行朗讀,一邊想象課文中描繪的畫面。由此可見,情境教學法在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營造了一種和諧愉快、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還使學生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對朗讀產生一種喜愛之情。
二、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增強朗讀教學的趣味性
教學實踐表明: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在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增加朗讀教學的趣味性,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積極主動地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從而提升朗讀教學質量。
例如,在開展課文《西門豹》朗讀訓練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確定課文中西門豹、老大爺等角色的扮演者:學生甲扮演“西門豹”,學生乙扮演“老大爺”;其次,教師對學生甲說:“你扮演的角色是西門豹,那么你在朗讀的過程中,應當如何更好地突出這個人物的特點呢?”學生甲說:“我在朗讀的過程中,應當表現出西門豹的機智與聰明。”接下來,教師對學生乙說:“你扮演的角色是老大爺,那么你在朗讀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什么呢?”學生乙說:“我在朗讀的過程中,應當表現出真誠的態度。”再次,學生甲與學生乙開始進行分角色朗讀。在分角色朗讀的過程中,他們表現得十分投入,十分認真。總之,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朗讀的方式,來進行朗讀訓練教學活動,這有效地提高了朗讀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
三、搭建合作學習的舞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朗讀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自主朗讀能力較為低下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那么這不僅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還會使朗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受到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積極主動地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就所學內容進行朗讀,這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朗讀的樂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內部找到學習的榜樣,借鑒其他同學的朗讀技巧,從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例如,在讓學生朗讀《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生的性格特點等因素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朗讀小組;其次,教師把朗讀的規則告訴學生:(1)各個小組的組長先對課文進行朗讀,并把自己的朗讀技巧分享給組內其他成員;(2)各個小組的所有成員按著順時針的順序進行輪流朗讀;(3)當其中一名成員朗讀結束后,組長引導其他成員對這名成員的朗讀情況進行“挑錯”與點評。一般而言,可以從讀錯字、讀錯行、讀露字、停頓等方面進行點評;接下來,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對《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進行朗讀。”于是,學生開始按著合作規則在小組內進行朗讀。總之,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朗讀方面存在的不足,還可以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朗讀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通過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增強朗讀教學的趣味性、搭建合作學習的舞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朗讀能力等方式,來革新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模式,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還有利于學生充分體會到朗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1]潘文雅.淺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8.
[2]張慧.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朗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