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技術逐漸應用到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改變了人們的傳播方式。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方式也受到了網絡環境的影響,雖然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中更新了傳播方式,獲得了新的傳播條件,但在此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挑戰。本文闡述了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的現實意義,總結了傳播方式,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夠促使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將康有序傳播。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 網絡環境 傳播 發展
我國近年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各個行業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方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與我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息息相關[1]。因此,我們應重視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中的傳播,積極解決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其能夠與網絡環境相適應,通過網絡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一、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的現實意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技術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網絡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改變了許多學科的傳播方式與學習方式[2]。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華文化、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工具,對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社會科學價值與人文價值。網絡環境下傳播漢語言文學能夠使群眾更樂于接受漢語言文學知識,更有利于激發個體自主學習的意識,進而提升漢語言文學的實效性價值,與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由此可見,網絡傳播能夠改善漢語言文學傳統的傳播方式,引導群眾學習漢語言知識。
二、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方式
一方面,利用音樂和圖像進行傳播。網絡不僅能夠通過網頁瀏覽傳播漢語言文學的相關信息,還能將其中枯燥的文字轉化為音樂和圖像,既增加了漢語言文學的趣味性,也能夠使人們直觀理解學習。另一方面,利用網絡教材進行傳播,網絡教材具有數字化、容量大和互動性強的特點,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一步拓寬了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領域,使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與網絡相結合,促進了漢語言文學傳播的創新化發展。除此之外,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網絡平臺的發展也為漢語言文學提供了傳播渠道,使人們在網絡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
三、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存在的問題
第一,漢語言文學傳統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電視媒體和紙媒,但在網絡環境中,人們逐漸轉變為了主體,人們能夠闡述自己的觀點,但這些良莠不齊的觀點有可能會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產生不良影響。第二,由于人們在網絡環境中逐漸適應了電子技術打字,“提筆忘字”的現象越來越多,而且還容易產生錯別字,網絡用語也越來越多。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用語憑借其個性化的特點受到了人們的青睞,但網絡用語的發展卻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第三,漢語言文學逐漸與生活脫節。漢語言文學具有理論性、豐富性和歷史性,但是在網絡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漢語言文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差距使人們難以與其產生共鳴,這就需要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時要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人們在理解中學習漢語言文學知識。
四、解決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傳播問題的措施
現階段,要想進一步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就應結合網絡技術與網絡平臺為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我們應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網絡用語。網絡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進而改變了人們的語言表達形式。雖然網絡用語與漢語言文學存在差異,人們更青睞于網絡用語,這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造成了一定沖擊,但也間接促進了了教學過程中的詞語標準化教學,進而提高了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認識與理解,從而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提升了語言的標準性與規范性。另一方面,我們應積極促進合作傳播理念的發展。漢語言文學傳統的傳播方式就是教學傳播。網絡環境中的漢語言文學能夠在網絡技術和網絡平臺的影響下構建多個合作式的傳播平臺,例如文學評論、知識競賽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
五、結語
總而言之,網絡環境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創造了新環境,使漢語言文學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既為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帶來了機遇,又為其帶來了挑戰[3]。因此,我們在傳播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要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將其與網絡發展形式相結合,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能夠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在網絡環境中能夠向標準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潘詩婷.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J].漢字文化,2017,(23).
[2]李永生.網絡環境下高校漢語言文學的傳播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7).
[3]多杰東主.關于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分析[J].中國報業,2013,(16).
(作者簡介:陳文淵,浙江省平陽中學,高中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