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正
摘 要:語文作業在語文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布置的語文作業如果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無異于給語文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F代社會各行各業都要求取得高效率,語文作業當然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的語文作業應該怎么發揮應有的效率,甚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顯得舉足輕重。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現狀對策
一、小學階段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
1.作業設計不合理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進行作業設計,作業量過多或者作業難度偏高,導致學生無法完成作業,沒有達到鞏固已學知識的目的。此外,由于每個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具有個體差異,知識的掌握狀況也不盡相同,導致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做了很多的無用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降低了教學質量。
2.抄寫作業所占比重過大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布置大量的抄寫作業,在抄寫生詞、重點段落以及優美語句方面浪費大量時間。但是,大量的抄寫并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浪費時間的同時,還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造成了阻礙;學生機械地抄寫作業使學生喪失了思考的意識;再加上抄寫作業比較單調乏味,因此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漸漸地,學生就會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
3.關于生詞的訓練比較隨意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對于生詞的訓練都比較隨意。如對于生詞的訓練都不太重視,只是在教學過程中偶爾進行抽查,導致學生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被突襲,只能以應付過去的心態對待抽查。這樣一來,學生還是沒有掌握生詞等知識,缺乏知識技能的積累。
二、小學階段語文作業的優化原則
1.適量性原則
語文課程是進行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而小學又是學習生涯的開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語文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成的,需要長年累月的積累。因此,小學階段的語文作業應該遵循適量性原則,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追求作業的高效率。此外,作業量過多還有可能導致抄襲、代寫等現象的發生,不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2.趣味性原則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都比較小,比較愛鬧、愛玩,而語文作業一般都比較枯燥,缺乏趣味性,導致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興致不高。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遵循趣味性原則,探查學生內心的需求,使語文作業充滿趣味性。比如,教師可以舉辦一些班會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以及表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開放性原則
語文課程的開放性比較強,結合這一特點,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該將教育實踐和知識技能有機結合,還可以將課內外的所有教育資源融合,將教材內容與社會現象相聯系。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理解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將語文作業設計出層次感來。
三、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質量
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我們每個個體之間都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的時候,應該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研究和分析,并進行數量分層。在基礎訓練的基礎上,根據個體差異的不同,布置不同的作業,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和綜合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該注意遵守適量性、趣味性以及開放性的原則,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寬松的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提高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質量。
2.豐富留作業的形式
小學語文作業,多限于詞語摘抄、背課文等,重復單調。優化的語文作業設計應該力求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它既有基礎性知識的練習,也有探索性的自主實踐活動。這些內容相輔相成,相互交融,相互補充。作業內容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為每個學生搭建創造成功的機會。
我在設計作業時讓學生多與生活相聯系,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價值和樂趣。如在上完《我躺在波浪上讀書》后,讓學生回家做一做類似的實驗;在上完《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后,讓學生自選一部分內容,用彩筆畫一幅畫;在上完《只有一個地球》后,讓學生調查本地空氣的污染情況,在看、問、聽、寫的過程中培養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3.注重作業的批改
作業收齊后,找出成績好、中、差三類學生的作業各8~10本,進行精批細改,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否掌握了所學知識,以便進行分類輔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這種方法能有效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負擔,使教師有更多時間鉆研教材,改進教法。
將作業按學習小組分開,指定一名學習較好的任組長,共同討論,教師綜合各組反饋的意見后公布參考答案,然后各組成員流水作業,進行批改。這樣,學生在批改中能夠吸取別的同學好的解題方法,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以防重蹈覆轍。還能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嚴謹的學習態度,互幫互學的學習風氣,活躍課堂氣氛。
四、結語
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從學生的發展出發,要敢于創新,博采眾長,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同時,設計出多種形式的作業,提出不同層次的作業要求,既順應了課改的要求,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可麗.新課改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2015,13(4):181.
[2]司明星.做好語文課堂知識鞏固——優化小學語文作業創新措施分析[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4,(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