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花
摘 要:如何加強職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成為具有健全人格,成為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實用人才,是當前教育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筆者以在職校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實踐,針對當前職校生的心理問題,淺談職校生心理存在的問題,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并尋求心理健康教育之途徑。
關鍵詞:職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職教育的目標是為學生的終生教育打下基礎,要始終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做好教學工作。當前中職學生在學習方面存在著不容樂觀的現象,學生對于學習常常存有一種畏懼的心理,甚至有些抵觸情緒,主要表現為在學習過程中具有“困惑”、“恐懼”或“排斥”等消極心理。很多中職學生在學習上自信心不足、具有一定的心理恐懼和心理壓力,在學習中沒有充分發揮主動性,主體意識不強,影響了教與學的效果。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忍不拔等個性心理品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對中職生心理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對于他們的學習是很有必要的。
一、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正處于身心發展的激烈變化時期,心身發育的未成熟,社會閱歷的缺乏,競爭壓力的增大,思維方式的變化,心理調節能力差使他們對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所發生的各種心理沖突不能妥善處理,因而引起心理和行為的失常。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轉折時期。他們中有的是在經歷了“應試的洗禮”、經受人生第一次挫折后站立起來,向職業學校走來的;有的是抱著對職業校園的希望與憧憬,來到我們面前;有的還懷有深深的自卑。不少來自于下崗職工、農民工家庭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們,還在感受著生活艱難、學習上無法自助的困難,肩膀上承擔著擺脫家庭貧困的重任。與此同時,他們還要面對成長的煩惱,面臨生活的獨立,經受學習的再次考驗,面對社會、職業的選擇與競爭。因此,與同年齡段的高中生相比,職校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顯著,心理問題更為突出。
二、引起心理問題的原因
(一)青春期因素。職校生正處于青春期,在身、心兩方面變化最大,是一生中第一次生理和心理飛躍突變的重要時期。有的學生因精神空虛、自卑、失戀或由于敏感、多疑,造成人際關系緊張,這一系列的心理問題令這些青春期學生苦不堪言。
(二)職校生的家庭環境對其心理問題的產生有很大影響。通過查閱相關學生的檔案發現,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概率較大的家庭因素有:父母間關系不和,單親家庭,父母(主要領養人)的教育方式為粗暴式的家庭教育,父母文化程度低、健康狀況差等。
(三)就業的巨大壓力是職校生心理健康狀況惡化的主要原因。眾所周知,我國近幾年來高等學校的就業率出現了滑坡,職校生更感就業的艱難,加之多數職校的課程設置脫離實際,沒能使學生學到謀生的一技之長,造成職校生對自己的前程感到渺茫,卻又無可奈何,內心對家長的期望感到愧疚,又難以啟齒,往往自己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嚴重地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致使學生越臨近畢業心理健康狀況越差,并且人數呈遞增趨勢。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學會合作與競爭,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應對挫折、匹配職業、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學生解決在成長、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為問題,并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與咨詢,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通過心理衛生講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了解生理發育的特征及心理發展的主要矛盾,幫助學生發展人際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培養良好的人際適應能力,塑造良好的性格品質,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友誼感、義務感,增強自信心、意志能力和抗挫能力,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2.通過人格化教育管理,創建民主、平等、和諧的班級氛圍,調整心態,建立信心,在學習中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體會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認識自己,開發潛能,悅納自己,完善自己;幫助學生在專業課和其他活動中了解未來要從事的職業以及所學專業,做好就業的心理準備,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培養職業興趣,幫助學生促進良好的個人品質的發展,指導學生調整期望,符合實際,減輕心理壓力。
3.通過心理咨詢,了解簡單的心理調適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正確認識和把握自我;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現象,幫助學生學會調控情緒,正確對待異性交往。通過集體咨詢,強化集體心理衛生,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識,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心理素質。
總之,職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緩的擺在了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面前。為了學生,為了社會,我們應該加強職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實用技術人才而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