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倩倩
摘 要: 硬筆書法是高校一門重要的藝術類通識課,是提高大學生書寫技能、傳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審美創新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當前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存在一些問題,如照搬專業課授課模式、大班教學難以開展教學互動、審美教育難以落實、理論與實踐教學相割裂、書法欣賞教學開展不到位等。針對這些問題,高校硬筆書法課程教學應在通識教育理念下,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以提升綜合能力與素質為指導,精心選取教學內容;在素質教育的框架下,設計良性互動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硬筆書法 通識教育 書法教學
硬筆書法是同漢字一起出現的最早的書體,早在殷商時期用刀筆刻寫的甲骨文就已初具書法用筆和結體的要旨,1990年出土的數萬卷“敦煌遺書”中包括一批竹木硬筆書寫的硬筆書法寫本[1],可見硬筆書法我國古已有之,并不是西方傳入的產物。20世紀50年代,西方硬筆的傳入使國內的書寫工具發生了重大變革,其快捷、便利、實用的書寫方式順應了時代的需求,硬筆書法在實用的基礎上借助傳統軟筆書法的藝術特征加以創新發展,隨之作為書壇后起之秀一躍成為覆蓋面最廣、人人受益的大眾藝術。20世紀末期,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和電腦的應用普及,鍵盤輸入大量代替執筆書寫,硬筆書法的發展遭受了沖擊,國民的書寫能力日益下降,大學生的書寫能力受到了影響。隨著近年來國內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書法教育逐漸引起高校的重視,為提高大學生的書寫能力,傳承中國優秀傳統藝術文化,加強大學生美育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硬筆書法走進了大學課堂,成為高校一門重要的藝術類通識課。本文從高校開設硬筆書法通識課的意義、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入手,探討高校硬筆書法教學改革對策,以期為硬筆書法教學提供借鑒。
一、高校開設硬筆書法通識課的意義
(一)提高大學生書寫技能,滿足學生學習、生活和職業發展的需要。
書寫能力是一個人的門面,作為高知群體的大學生能否正確、規范、美觀地書寫漢字,集中反映了其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同時是大學生走向社會、適應學習生活和工作的一項必備技能。然而有關調查研究卻顯示,多年來大學生的書寫能力整體下降,書寫現狀令人擔憂。在高校課堂,課堂筆記由拍照或拷貝代替,作業和論文可直接在電腦上完成,導致大學生提筆忘字、錯字連篇、書寫潦草、書寫不規范、不美觀等現象比比皆是,據段永成(2011)對大學生硬筆書法自評滿意度調查統計,對自己的硬筆書法持滿意態度的學生只占4000個調查樣本的14.8%[2]。導致書寫能力退化的原因既有信息化時代電腦普及和應用的沖擊,又有應試階段只重升學不重書寫訓練造成的“歷史遺留問題”,為挽救大學生書寫能力不斷退化的現狀,提高學生的擇業、就業的必備實用技能,開設硬筆書法課、加強高等教育階段的硬筆書法教育勢在必行??上驳氖?,目前多數大學生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書寫技能方面的欠缺,對大學階段的書法課程抱有極濃厚的興趣。段永成統計“喜歡毛筆書法的在大學生中占52%,喜歡硬筆書法的占59.4%”,據上海大學硬筆書法開課情況統計,硬筆書法的熱度甚至超越計算機、證券等課程,“一堂選修課,報名開始20分鐘就有500人‘爭搶,差點‘擠爆了學校的網上系統,上課時180人的教室里硬是擠進了200多個學生”[3]。硬筆書法在通識課中的熱度高漲反映了大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訴求,高校開設硬筆書法通識課勢在必行。
(二)傳承中華優秀民族文化藝術,增強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硬筆書法作為現代書法的代表,與國內盛傳千年的傳統軟筆書法一脈相承,它是以中國漢字文化為載體,獨具中華傳統審美、情感和境界的新型視覺藝術形式,其教育教學對大學生群體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央和教育部門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工作,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2017年2月中央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高校作為國家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開設硬筆書法通識課正是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落實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政策的具體體現。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逐漸認識到在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書法事業的發展事關整個民族的文化素質,關系著傳承中國文明、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的歷史重任。
(三)加強美育教育,陶冶情操,發展健全人格。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將大學生培育成全面發展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校園美育教育建設工作。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重視和加強藝術經典教育,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開發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課程”,“(高校)要以戲曲、書法、篆刻、剪紙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為重點,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傳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改進高校美育,需要進一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美育理念,體現美育的民族性?!盵4]中國的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國珍貴的民族文化藝術遺產,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到的審美特征,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以硬筆書法作為高校美育的重要途徑,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砥礪性格品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磨煉意志品質,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專注力。
從當今社會現實來看,浮躁的心態、功利的思想、世俗化的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性情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硬筆書法是一項靜態的漢字表現藝術,在練字時大學生需認真觀察、仔細揣摩、謹慎下筆才能寫出美觀的漢字,長期練習硬筆書法可以使學生內心沉靜平和,磨煉意志品質,培養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由此可見,硬筆書對大學生意志力、專注力、注意力的養成是十分有益的。
二、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教學現狀和問題
(一)照搬專業課教學模式,對通識課教育理念認識不清。
長期以來,高校教育教學以高度劃分的專業化教育為主導,教育注重專業知識能力培養和專業技能訓練,專業化教育教學帶給教師很大的慣性思維,一些教師往往對通識課教學理念認知不清,造成通識課不通識的后果。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往往由藝術學院的專業教師主講,將硬筆書法專業課教學稍加調整照搬到通識課上,教學目標只設定單一的硬筆書法知識和技能目標,教學內容往往局限于硬筆書法理論知識和書寫技能訓練,照搬專業課教學模式,把硬筆書法通識課簡單等同于寫字培訓課,這不能不認為是對通識教育理念的偏離。通識教育指“對所有大學生普遍進行的共同內容的教育,其目的是將受教育者作為一個具有主體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與學問、理智與情感、身與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諧的發展”[5],硬筆書法作為一門通識課有入門性和普及性的特點,與專業課教學存在區別,如果教師對通識教育理念認知不清,就很難完成硬筆書法通識教育的任務。
(二)大班授課成為普遍的教學模式,教學互動難以開展。
高校的硬筆書法課程教學因受師資、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多采用大班授課模式,開課班級人數甚至可達到150人—200人。大班教學模式雖利于教師集中組織教學,但直接問題是不利于師生之間開展互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紀律難以管理等,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受到很大影響。
(三)審美教育難以落實,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割裂。
藝術類通識課是高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硬筆書法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作為一種表現漢字形體美的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美學元素,能觸發人們對美的聯想和感受,誠如魯迅先生所言:“中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大學生學習硬筆書法可起到提高審美、培育品德、啟迪心靈、完善人格的作用。然而擔任硬筆書法通識課的教師往往在課堂中灌注專業意識和思維,教學內容多局限于書法專業理論講授和技能訓練,很少觸及硬筆書法背后蘊含的深厚的美學元素,在大學生的藝術欣賞與審美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導,難以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此外,硬筆書法通識課的實踐性不強,一般是教師解說,學生被動聽講,實踐方面的內容少,課堂教學缺乏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這樣做的后果是一些學生難以消化課上所學的知識與技巧,從沒有獨立書寫過一幅字,欣賞過一幅真實的書法作品,無法獲得獨立的審美體驗,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的提高只能流于空談,美育教育目標難以實現。
(四)弱化硬筆書法欣賞教學,教學內容不夠全面。
從教學內容的完整性上看,欣賞教學是書法教學中與技法教學相輔相成的重要組成部分。欣賞教學關系著學生品評鑒賞書法作品方面能力的提升,欣賞優秀的書法作品不僅能豐富感官的藝術享受體驗,還能為硬筆書法的學習者汲取營養,提供借鑒,提高書法創作水平。余立新等(2003)通過實驗研究證實了書法欣賞教學能夠顯著地提高學生的書法興趣、書法聯想和想象能力及書法技能,提高聯想遷移能力和技能遷移能力,對學生的書法感知能力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6]。然而各階段書法教學現狀都暴露出重技法教學、輕欣賞教學的問題,影響大學生硬筆書法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解決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教學問題的對策
(一)在通識教育理念下,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就其性質而言,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大學生都應接受的非專業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的公民;就其內容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漢和態度的教育”[7]。我們在設置硬筆書法教學目標時,必須貫穿通識教育理念,教學目標的設計應以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養成和能力的提高為核心,適當拓寬原有的教學目標,豐富硬筆書法教學的內涵。硬筆書法通識課教學改革的基本方向應是“一個重點,一條主線,一個導向”,即以硬筆書法基本理論和書寫技能傳授為重點,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書法創作和實踐應用為導向,體現“知識—能力—技能—情感”四個層次。具體教學目標是:傳授給大學生最基本的硬筆書法理論知識、書寫技巧和經驗,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書法理論水平;通過指導學生書法實踐,使學生把字寫得端正美觀,符合硬筆書法筆法的要求,結構合理,型款整齊;通過指導學生開展作品欣賞教學,使學生具備初步的書法鑒賞能力;通過書法美學元素的滲透激發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的精神和性情得到陶冶。
(二)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為指導,精心選取教學內容。
硬筆書法通識課的教學內容應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注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養成和協調發展,更新教學理念,擴展教學內容,兼容多方面的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教學內容的設計可從以下兩方面展開:
一是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圍繞教學目標,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應在教學內容及教材取舍上確保知識結構系統全面,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具有完整性。具體說來,硬筆書法的課程內容應體現多元化,構建起一個兼顧書法理論學習、技巧訓練、作品賞析和實踐應用等多個層次的內容體系。
二是處理好硬筆書法教學中的幾對關系。首先,處理好硬筆書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書法實踐不僅要體現在課內教學和課下作業中,更要貫穿于課外活動中,與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相結合。教師可組織教學班中的學生參加校園書法作品展、書法比賽、書法創作表演等活動,往往一次比賽的作品學生會醞釀很許久,設計多遍,反復書寫,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調動學生所有感官和一切積極因素,傾注全身心的能力和毅力投入創作[8],通過書法競賽類實踐教學活動可使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識,促進書寫和創作能力的提高。其次,要處理好硬筆書法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硬筆書法通識課應以硬筆書法這一藝術形式為媒介,以審美素質的培養與內化為中心,在學生臨摹字帖、鑒賞作品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硬筆書法中的美學元素,以美的藝術、美的語言、美的境界、美的情感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提升精神境界,完善人格塑造。最后,要處理好硬筆書法技法教學和欣賞教學的關系。欣賞教學是書法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欣賞教學和技法教學予以同等的重視,選取一些優秀的硬筆書法作品供學生學習欣賞,細致剖析優秀作品的筆法、字體結構、章法、風格等各個方面,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從優秀作品中借鑒寶貴的經驗,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
(三)在素質教育的框架下,設計良性互動的教學方法。
通識教育課是大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突破專業教育的狹隘性,使學生具備跨學科的知識和能力,開闊視野,積淀文化底蘊,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然而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的教學卻與開設初衷大相徑庭,常見問題是學生在選課時最初抱有的期待往往在真正開課后很快不復存在,感到硬筆書法課比較單調枯燥,提不起興趣,書法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根據教學實踐,我們認為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教學應擺脫以往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全面發展的新路徑。
首先,采用實物教學法,用真實的書法作品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創作熱情。大部分人形象思維占主導,對實際物象物品很感興趣。教材、圖片上的書法作品受印刷效果、呈現方式的制約,易使學生產生陌生和疏離感,教師與學生自己創作的書法作品真實可感、直觀形象,便于學生全方位近距離觀察,再加上作者和作品都是學生熟悉的,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模仿的熱情。教師可在硬筆書法課程中使用一些真實的硬筆書法作品,除能發揮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功能外,還能在講解硬筆字點畫結構和技巧規律時使用,課下可供學生傳閱學習,變抽象空洞為直觀真實,增強教學效果。
其次,注重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良性互動,改變以往教師主導教學、學生被動聽講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改變機械講授的模式,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實踐摸索漢字結構的規律性,這將有助于學生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養。硬筆字點畫、偏旁、結構書寫規律的教學,教師可在課前布置預習作業,課堂上先讓學生充分發言,再由教師點撥講評。硬筆字的例字書寫可先由教師示范,學生試寫,再找學生代表到黑板上書寫,最后由教師點評并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做重點指導。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通過教學反饋增強硬筆字教學的針對性。
再次,加強硬筆書法的學法指導,課堂講練與學生自學相結合。通識課的學分一般為1分—2分,意味著硬筆書法的學時數少,教師很難在有限課時內完成所有知識點的教學,知識技巧的消化吸收必須放在課下完成,但獨立習字的問題是難以獲得教師指導的。因此,教師除教授知識以外,還應注意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完獨立完成學習。臨帖是書法學習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可在教材之外幫助學生選擇喜愛的、適合現階段水平臨摹的字帖或范本,每周規定一定數量的臨帖作業,每節課前抽十幾分鐘講評作業中的常見問題,督促學生利用好課余時間反復臨摹,加強基本功訓練。臨帖前,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讀帖”的操作方法。學生練字時常見的問題是對字帖研讀不透、觀察不到位就匆忙下筆,結果練了很多也不見成效。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讀帖、細心觀察、用心思考,讓學生多練“眼力”,在對漢字起落筆的位置、點畫的組合搭配與舒展變化、字體結構的比例等種種細節“胸有成竹”后方可行筆,這樣臨帖才能使學生大大獲益。
最后,滲透硬筆書法的美學思想,培養學生高雅的書法審美情趣。硬筆書法以毛筆書法為基礎,重在線條造型的藝術表現,漢字賦予了這些簡練的線條形態意蘊和精神氣質,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林語堂曾說,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硬筆書法的點畫、線條、結體、布局、節奏韻律、寫意傳神均展現了書法藝術的美學原理,欣賞一幅高品質的硬筆書法作品往往能帶給人美的享受,使人精神為之愉悅,心靈為之凈化,這就為美育創造了極佳的條件。教師可在傳統教學手段之外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展示優美的書法作品,使用美的語言,創設美的情境,啟發美的情感,充分挖掘硬筆書法蘊含的美學元素,將美學思想灌注于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總之,高校硬筆書法課程應在通識教育的理念下,跳出專業教學培養模式的窠臼,實現大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高校硬筆書法通識課教學應針對教學現狀,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書法理論,發展書法實踐能力,強化審美意識,培養創新思維,為弘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書法教育開辟新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廖國柱.高等師范書法教學淺議[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4):102-105.
[2]段永成,麻愛民.當代大學生書法學習現狀調查與分析[J].嘉應學院學報,2011,29(07):73-76.
[3]搜狐網[EB/OL].http://www.sohu.com/a/120261646_ 559901,2016.11.30.
[4]王登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J].中國高等教育,2017(07):4.
[5]黃明東,馮惠敏.通識教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3(04):13-16.
[6]余立新,李斌,唐兵.書法欣賞教學對小學生書法能力提高的實驗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03):88-92.
[7]李曼麗.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18.
[8]紀敏.試論師范院校學生的硬筆書法教學[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18(07):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