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哲
摘 要: 在高職院校中推出公選課,有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要,拓展高職學生的知識面,深化高職學生的知識層次,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高職院校公選課課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公選課中得到落實。高職院校在開展公選課時,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不斷創新公選課教學機制,完善公選課課程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綜合素質 高職教育 公選課 課程體系
學生是高職院校公選課的主體,高職院校的公選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公選課堂教學活動,使高職學生從公選課中獲取知識,增強能力,切實發揮高職公選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高職院校的公選課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如公選課內容形式化、教師素質較低、學生積極性較差、公選課專業少、教學方式落后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制約著高職公選課作用的發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要針對高職院校公選課中存在的問題,創新公選課課程體系,落實到實際教學活動中。
一、轉變思想觀念推進高職公選課課程體系的建設
1.高職院校公選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在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公選課的地位低于專業課,且受到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文化基礎等方面的限制,高職公選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開展高職公選課時公選課的課程體系并不合理。本文特對某高職院校的200名高職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問卷190份。通過分析調查問卷發現高職院校公選課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如下:(1)公選課申報不合理。高職院校的公選課多為高職教師申報,經二級學院和教務處批準以后實行。但是一些高職教師在申報公選課時,往往是沒有基于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脫離學生基礎,導致所開設的公選課對于學生的有用性較小。在公選課開課以后,高職學生缺課逃課現象頻發。(2)公選課內容設置不合理。如表1公選課情況統計表所示。從下表可知,選報經濟理工類公選課的高職學生較多,占比為41.1%。選報人文社科與藝術體育的較少,僅為15.8%和15.3%。可見高職學生在選報公選課時,更多地傾向于選報經濟理工類專業。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職院校在開設公選課時,經濟理工類的專業開設較多,人文社科與藝術體育類的公選課較少,高職學生可選擇的余地較小。(3)教學機制不合理。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公選課上選用教學方法較為隨意,部分教師本著“學生愛聽什么,我就怎么教”的思想,在公選課上隨意發揮,沒有有效運用教學方式,導致公選課的教學質量較差,學生所能學習的內容較少。
2.重視公選課程提高課程體系建設程度
首先要加大對公選課的管控力度。高職院校在審核教師申報的公選課時,要求申報教師必須提交學生情況調查報告和可行性分析,高職院校的管理部門要認真審核,并走入學生中調查和了解實際情況,提高公選課申報的合理性。其次,高職院校要制定嚴格的公選課管理制度,對公選課的內容與教學方式做明確的規定,要求高職教師必須按照管理制度,以高職學生為教學主體,不斷研究學生的特點,突出公選課的職業特色,精細化公選課的教學內容,選用合理的教學方式,提高公選課的教學質量,使高職學生能夠從公選課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最后,高職學校要加強對公選課學分制度的改革,本著寬進嚴出的原則,對公選課考核內容做進一步的細化,要求高職學生在完成公選課的課程以后,且經過考核合格,才能夠拿到本門課程的學分,通過獲取學分方面的限制,使高職學生在心理上重視公選課程,并自覺認真學習公選課程內容。
二、以人為本推進高職公選課課程體系的創新
1.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
學生都具有個體差異性,每一名學生都具有獨特的性格與不同的學習習慣。高職教師在開展公選課課堂活動時,要先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即對選報公選課的學生情況進行摸底了解。教師可在第一節課中,鼓勵學生進行自我介紹,向其他同學展示個人的興趣愛好及追求,教師將這些信息統計下來,并與學生約定一起成長,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高職教師要密切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因材施教,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分層,針對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傾向,讓參加公選課的高職學生從公選課中得到教師的關懷,并從課堂中學習到專業知識。課下,高職教師要與課堂表現不積極的學生談話,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抵制不良學習習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創新公選課選課方式
高職院校對公選課在選課上普遍使用教務系統,在規定的時間內開放選課系統,由學生進行選課,這種選課方式過于傳統,且學生無法從選課界面獲取更多的公選課程信息,大多是通過高年級的同學了解的,容易誤導高職學生的選課,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因此,高職院校的公選課在選課方式上要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的選課方式。首先在教務系統的選課頁面,增加每一門公選課程的詳細介紹,包含學期教學計劃、公選課程特色、教師信息等,便于學生對公選課程有深入的了解。其次依托信息化技術,制作公選課視頻,上傳至教務系統,便于學生通過教學視頻了解公選課程的實際情況,從而避免選課出現盲目選擇的情況,提高公選課選課的合理性。最后,高職教師要給予學生選課方面的幫助,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職業發展規劃,為高職學生制訂個性化的學習方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有目的地選課,促進高職學生的學習,保障高職學生的選課質量,保障公選課的教學質量。
3.公選課類別搭配要合理突出職業特色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公選課要為高職學生的成長而服務,課程設置及選擇類別上要結構合理,適當增加公選課中人文學科的比重,通過高職院校公選課的開設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為此高職院校要提高人文學科的學分,鼓勵高職學生學習人文學科,使高職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余,能夠在人文公選課中接受思想方面的洗禮,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此外,高職院校在打造公選課時,還要突出職業特色,即在公選課的內容上要凸顯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專業素養的課程,使學生通過公選課程,其職業素質與專業素養得到大幅度的鍛煉與提升,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建設高素質的師資力量
高職院校開設公選課的一大弱點在于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導致公選課的申報、選報、教學等多個環節,普遍存在問題,影響高職院校公選課的教學質量。因此,高職院校除了要依托本身的實力,以公選課建設的實際需要為基礎,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充實到高職院校的公選課課程體系教學中,還可以積極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利用泛雅、智慧樹等網絡平臺課程彌補校內公選課的不足。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雙師型”建設,通過實踐活動先提高高職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再由高職教師通過公選課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最后高職院校要加強對現有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尤其是對高職院校中的青年教師進行培訓,以他們為主力打造高職院校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此外,高職院校還可開展校企合作,聘請企業專家、社會名家到校對高職教師進行培訓,通過手把手教學,提高高職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在高職院校的公選課課程體系建設中,因存在一些問題,不能使公選課真正發揮出作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創新公選課課程體系建設方式,專注于公選課中的薄弱環節,可以大大提高公選課課程體系建設水平,完善公選課教學工作,提高公選課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公選課中得到鍛煉,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陸春桃.高職公選課混合式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廣西教育,2018(5).
[2]王愛峰.高職人文公選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4(12).
[3]周藝紅.以學分制改革為抓手推進高職公共選修課建設與管理[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
[4]林文.構建高職公選課運行新機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