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亮
摘 要: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運用理論指導實踐、面向社會實際需求的應用型專業課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應在認清新時代大學生學習行為特點的前提下,遵循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切實更新和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目標和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利用軟件實訓教學、實踐基地教學等措施,不斷強化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參與性及獲得感。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
一、引言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高度融合,用于指導和解決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的專業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人力資源管理基礎理論與發展歷程、人力資源規劃、工作分析與評價、員工招聘、培訓與開發、職業生涯管理、績效與薪酬管理、勞動關系管理等?!叭肆Y源管理”是管理學類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之一,對應用型本科院校順利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價值。
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是“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性質的內在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面向社會的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專業課程,實踐性、應用性是該課程的基本特征,其作為管理學類專業的必修課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核心課,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從課程性質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是其課程性質的內在要求和本質呼喚。
2.是新時代學生積極要求參與式教學的現實需要。
當前的“95后”、“00后”大學生在學習行為和特點方面,與以往的“70后”、“80后”學生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思想活躍,樂于接受新事物”、“自信張揚,善于表現自己,勇于競爭”、“自我意識較強,團隊意識相對較弱”、“創造力較強”[1],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課程教學效果,簡單地采取以往的講授型授課方式是難以實現的,必然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抓住當代大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采取他們喜聞樂見、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契合新時代大學生要求積極參與課堂、展現自我的現實需要。
3.是契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是高校傳統的三大主要功能,在邏輯上講,高校主要通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實現服務社會的功能。《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明確指出,要“堅持內涵式發展”、“優化結構,調整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結構,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天然的聯系,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一門面向社會實際問題的應用型學科專業課程,理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活動,扎根地方、面向社會,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1.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應該建立在正視學生理性需求的基礎上,教師通過一定形式或者渠道傳授知識[2]。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中心,這種“灌輸式”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探索、創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因此提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積極參與和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2.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結合。
理論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理解學科專業理論的基礎與內涵,而實訓操作則是理論教學必要的延伸和拓展。一些應用型專業課程之所以教學效果不盡理想,是因為缺乏必要的實訓教學環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進行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應克服以往的“重理論,輕實訓”的錯誤做法和傾向,圍繞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遵循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結合的基本原則,設計好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銜接與強化,充分體現應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應用性、實操性特點。
3.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人們能記住他所聽的10%,所看的20%,所討論的40%,所做的90%”[3],但是在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習慣采取“我講,你聽你看”的授課方式,在采用討論式、啟發式、探究式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方法等方面還遠遠不夠,以致學生在參與課堂、運用理論知識指導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等方面缺乏深切的實踐體驗,導致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育教學效果欠佳。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應遵循課內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將學習課堂理論知識與運用理論知識指導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具體實踐中深切領會書本知識,長真知識,增真才干。
四、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1.切實更新和樹立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目標和理念。
從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性質、新時代大學生積極要求參與課堂的訴求及應用型本科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趨勢看,改變以往的側重于理論教學的講授型、“灌輸式”教學方式和理念,而代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和理念是大勢所趨。應將培養能夠滿足社會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需求,契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施教中心,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同時,要將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學科專業發展的最新趨勢和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具體實踐中面臨的新問題、新動態融入課程教學之中,促使課程教學知識同社會現實發展與時俱進,探索校企“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確保人才培養不會出現理論與現實脫節,培養出契合新時代社會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實際需要的應用型專業人才。
2.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新時代“95后”、“00后”大學生具有與以往“70后”、“80后”大學生相差甚遠的學習特點,他們反感較為死板的講授型、灌輸式教學方式,喜愛教學方式方法新穎多樣,教學形式靈動活潑,能夠提供機會和平臺允許自己積極參與和融入課堂、充分表現自我的教學形式。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改革,應充分正視和重視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積極訴求,結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不同章節的實際情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采用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與其他同學的互動中融入課堂,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應積極開設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實訓課程,安排足夠比例的實訓學時,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訓增強學生的角色體驗和知識體驗,強化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強化實踐育人環節,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獲得感。
實踐育人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要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特點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采用增加實踐教學比重、設置實踐教學學分等途徑,強化實踐育人環節。一是在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模擬實訓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人力資源管理的綜合性機能實驗室[4],通過實驗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人才測評、績效考評等涉及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工作的現代化軟件工具。二是建議通過實踐課程設計,引導和支持學生針對課程教學中的某個章節內容或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出現的具體問題進行專題調查研究,比如調研某個企業或行業離職動因問題、調研某個企業或行業的員工工作積極性和滿意度問題,或者幫助企業設計招聘流程及員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等,并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將專題調研成果與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挑戰杯”競賽等相關大學生競賽活動結合起來,協同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自我創新能力。三是積極推動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通過帶領和安排學生在實踐基地參觀學習、專業見習、課程實習等形式,使學生親自接觸、了解和體驗人力資源規劃、崗位分析、員工招聘、培訓與開發、績效與薪酬設計管理等模塊知識,在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中不斷增強學生的實際獲得感。
4.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更加注重教學過程考核。
課程考核方式是影響學生課程學習的指向標和直接驅動力,傳統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考核方式是無法有效檢驗應用型課程教學效果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的。因此,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除了在教學方式方法、實踐育人環節等方面進行改革外,還必須重視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建議將傳統的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簡單考核方式細化和改革為平時成績(考勤情況)+課堂表現成績(參與課程情況)+實驗課成績(實訓表現)+實踐教學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的課程考核方式,改變以往簡單的以出勤率代平時成績的情況,減小期末試卷考試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代之以更加注重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參與課程的程度和表現,更加注重學生在實訓操作和實踐教學活動中的表現和取得的實際成果。同時,在期末考試的試卷命題方面,也應改變以往過分側重記憶類題型考核的情況,代之以更多的能夠體現和考核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及自我創新能力的考試題型。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水平是保證課程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高度融合的課程,因此必須既注重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又注重教師的實踐經驗能力,努力打造適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需要的“雙師型”師資教學隊伍。一是針對當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理論型教師較多、“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的實際情況,積極實施應用型本科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提高計劃,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和提供平臺機會引導和鼓勵部分理論型教師赴相關企業進行項目研究、掛職鍛煉、頂崗實習或輪崗實習等,搜集人力資源管理第一手資料或工作案例,積累實戰經驗,提高實踐教學指導水平,促使一部分理論型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二是邀請一些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從業者或專家來校開辦講座、指導培訓,幫助教師提高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具體實踐的認知和理解。三是提高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待遇福利水平,以此吸引和引進一些具有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來校擔任教師職務。同時也可以選聘一些工作經驗豐富、實踐能力強的人力資源管理從業者擔任校外兼職講座教師,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的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周青鳥.“95后”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其對專職任課教師工作的啟示[J].教育教學論壇,2014(08):119-120.
[2]張玉強,李祥.基于“雙主四環”的高校課堂案例教學模式研究——以《公共政策學》的案例為實證[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29(05):108-112.
[3][美]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著.周敦仁,譯.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11:237.
[4]唐素珊.應用型高校教學改革探究——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5(18):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