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改善傳統教學中的種種問題,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而情境教學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的運用情境教學,就值得我們教師的思考。本文就是針對這一思考展開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的創設或引入一些教學場景,從而引起學生的態度體驗,讓學生在入情入境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教學情境,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一大趨勢。下面,就是針對如何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提出的幾點思考和嘗試。
一、創設生活情境
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我們學習的很多知識都是源自于生活。同時,知識的學習又是為了應用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知識的學習不能脫離了生活,要注重其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系,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化抽象知識為具體的事物,從而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同時,不斷提升其數學的應用意識。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情境的作用,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記憶、理解和應用。例如,在學習“條形統計圖”這一節時,很多知識的應用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這一節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感受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所以教師就可以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這些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通過觀察、思考、推理等,理解并加深對條形統計圖的認知。
二、創設探究情境
“自主、合作、探究”是現代教育理念所極力倡導的,其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傳統教學中“師本位”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凸顯其主體性,促使其在不斷的思考和探究中提升其能力與素質。其實,教學活動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雙方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只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總是會忽視這一點,忽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作用,久而久之,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逐步衰退,其學習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的確,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一味的對學生進行無止盡的灌輸,而不去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也便成為了考試的附庸。因此,運用情境教學,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中自主的探究,是凸顯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和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大數的認識”這一節時,就可以讓學生自主的思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么?并說說這些數之間有什么關系?當然,在探究中也可以根據問題的難度,讓學生開展合作探究,這同樣是探究情境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
三、創設游戲情境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可以說完全符合小學生的天性。其實,教學本應該也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讓學生能夠喜歡學習,在快樂中學習,但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導致了以考試成績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不得不說,這種不考慮趣味性的教學,顯然違背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違背了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寓教于樂”。因此,構建趣味化的課堂,讓小學生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是小學數學教學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而通過運用情境教學,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就可以實現游戲和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寓教于樂。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在教學開始創設一個游戲情境作為導入,比如設計一些猜圖游戲、擺圖游戲、分圖游戲等,以此讓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開始就感受到學習的輕松和愉悅,從而實現“在玩中學”。
四、創設實踐情境
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確,知識的學習不僅來源于理論,同樣也來自于實踐,如果空談理論,只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可言。在《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必要的應用技能。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充分運用情境教學,創設一些實踐情境,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例如,在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這一節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平米和公頃之間的關系,教師就可以展開一個小小的實踐活動,即讓學生初步測量一下教室的面積,然后在引導學生理解一公頃大約相對于多少個教室,從而加深學生對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的認知。
總之,有效的運用教學情境,是提升教師教學質量的一把金鑰匙。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現代教學理念,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從而讓生動的教學情境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進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情境教學策略探析[J].周雙.西部素質教育. 2016 (04)
[2]淺析小學數學情境教學[J].侯春紅.學周刊.2015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