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海
摘要:長期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仍是圍繞著視聽教學來進行的,其中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關鍵詞:英語;閱讀能力;培養
作為語言學習的一項主要輸入方式,閱讀在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五、六年級學習重心轉移,以聽讀為主的學習轉換成認讀,句型學習轉向對文段的理解(閱讀能力的培養)。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規定,結合小學教學特點,小學英語在閱讀方面的要求是:
1.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
2.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
3.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
4.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
一、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不足
學生閱讀能力的低下已經成為制約學生英語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方面,如情感因素、方法與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平時閱讀教學中筆者發覺,其主要原因有:
1.課型定位不準確導致技能目標的偏離。
2.語言因素制約了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
3.適合小學生英語閱讀的材料少,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不得拓展。
二、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策略
重視培養學生“讀”,不但應該使學生能讀出或讀懂小學階段要求的內容,而且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讀的策略和方法,為他們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所以應該把讀的方法、策略的培養,作為讀的教學目標。
(一)關于朗讀的方法策略的培養:
1.小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方法十分重要,許多學生對掌握單詞的拼讀感到困難,因此應該注意正確方法的培養,如通過音形結合去拼讀單詞、適當地教會學生一些讀音規則等。
[案例]下面是老師們在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直接拼音,是指按字母、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律拼讀、拼寫單詞,內化認知結構,目的是培養學生見詞基本能讀音、聽音基本能寫單詞的能力。這樣可以防止學生死記硬背的壞習慣的形成;在教單詞的同時,可以歸納開、閉、r音節的讀音規則,然后凡是遇到符合讀音規則的單詞,可要求學生自己拼讀,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通過音去記單詞,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如教讀hen這個單詞,學生可以根據讀音規則,直接讀出[hen]這個音了。拼讀單詞,可以采用三種方法,如教拼讀cake這個單詞,方法一:a—[eI],ake—[eIk],cake—[keIk];方法二:a—[eI],ca—[keI],cake—[keIk];方法三是使用直接拼出來的方法(與漢語拼音的直呼法相同)。三種方法以最后一種最好。
2.小學生朗讀前一般要有聽的過程,然后有帶讀。學生集體朗讀時教師常強調齊整,忽略準確、自然地朗讀,因而造成學生的唱讀。唱讀現象一旦形成,糾正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方法和習慣,要從起始階段就要抓緊。小學生對語音比較敏感,學習標準的語音比成年人容易,讀得不準,形成習慣,改也較難。因此,應多使用標準的錄音,讓學生模仿,以培養學生標準地道的語音、語調。這要求小學教師,特別是啟蒙教師的語音應較準確。
3.朗讀的教學步驟一般是(1)用心聽讀;(2)聽準后仿讀(注意語音、語調、感情等);(3)自由朗讀;帶讀盡可能使用標準英美教師的錄音帶,減少中國教師由于地方口音對學生造成的影響。
4.朗讀教學要正確處理模仿和講練的關系。從模仿入手,輔以朗讀技巧的講解。然后再進行操練,比如在什么時候一般用升調,什么時候用降調;在語流中教學語音、語調、重音、節奏、意群等。在開始階段讀準每一個單詞是必要的,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朗讀教學很大程度上依賴語音教學。因此,朗讀教學要遵循語音教學的規律,注意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流中掌握準確的語音、語調、重音、意群與節奏;
(二)關于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應教會學生掌握如下的閱讀策略:
1.利用圖片,進行猜測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看無聲無字的VCD,培養其觀察能力、讀圖能力和猜測能力,借助圖片等整體感知文段,猜測主題或大意。
2.精泛結合,講解方法
受學生的認知規律所限,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都比較弱,而英語學習中的詞匯量又比較少,沒有形成系統的語法知識概念,并且學生的眼界比較窄,為此,教師就需要在閱讀課中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指導學生以問題引領抓住課文的思想精髓,以英語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以英語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3.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英語能力,單純通過書本上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教師有意識地從網絡、畫刊上等收集一些與課文所學內容相應的小短文,每周挑出一兩篇。我對閱讀短文的句子結構、用詞、習語、詞語搭配等進行簡單的講解,要求學生通過自學進行閱讀,然后教師把正確答案公布在English Corner處,讓學生自己檢測閱讀成果。每次學生檢測完后可以在閱讀成績欄處給自己加分,閱讀成績記入期末的終結性評價中。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擴大了學生閱讀的面和量,又使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培養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4.習慣培養,受益終生
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英語的學習習慣也是如此,良好的閱讀習慣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
(1)默讀的習慣
閱讀主要指默讀,出聲閱讀受發音的影響,需要逐詞地讀出聲音來,速度自然就慢,而且容易疲勞,不能長時間進行,最主要的還是干擾他人。所以在進入到語篇的教學后,我就提醒學生不要讀出聲音來。
(2)按意群讀的習慣
學生在默讀時經常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認讀,這樣既影響閱讀速度,又阻礙對句子的理解。所以隨著學生升入年級的增加,語句的變長,我開始培養學生以意群為單位認讀的習慣。
讀是英語學習四種技能之一,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離不開閱讀能力的培養。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來看,單位時間內接受信息量最多的就是閱讀。而人文知識的閱讀更能帶給學生文化品位的提升,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