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宇,王國田,趙國遷,汪 偉,吉淑娥,王 輝
(黑龍江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50)
所謂的OBE,就是以學習產出帶動教育課程為基礎的教育模式。這是一種新興的,具有顛覆性和創造性的教育理念。20世紀八九十年代,OBE逐漸盛行于美國教育界。美國和澳大利亞首開OBE教育改革的先河,也就是將傳統的“教師能教什么”轉變成“學生應達到什么”,實現在學習過程中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1]。很多高校經過積極的摸索嘗試,盡管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已具雛形,但創新創業教育仍需要一代代教育人不斷開拓進取,任重而道遠。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歸屬一直不甚明確,因此,大多數學者都是單獨探討創新或創業,而對其綜合深入研究方面的文獻卻鮮見報道,基于OBE模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但提出了鮮明的理論觀點,更為創新創業教育具有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我國于1998年12月對創新創業教育發聲,“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理念逐漸在中國高等教育界遍地開花。各類高校不斷涌現創業創新活動,如全國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的盛大開幕、在2000年的全國高校技術創新大會上,教育部出臺大學生能夠保留學籍自主創新創業等一系列政策,為高校大學生的創業夢想添磚加瓦。
美國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早,發展快,日久彌新,其高校教育體制從教學研究型到創新創業型不斷演變發展,創業教育逐漸趨于多樣化、規模化,因此創業理論研究和實踐都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47年,美國哈佛商學院就設立了《創新創業管理》課程,這是創業課程走入高校的一次大膽嘗試。1960年后,美國經濟結構逐漸轉型并趨于平緩,由于硅谷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飛速發展,大中型企業所提供的就業崗位不能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等原因,人們越來越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并認識到完整創新創業教育體制足以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集體、一個人的命運。
為提高高校與外界的聯系,美國高效創業聯合會的成立及大量的科技創新創業培訓中心與風險投資機構的成立都有效地加強了院校與外界溝通與聯系[1]。
2003年,教育部邀請國外創業教育專家針對中國高校教育特點與形勢獻計獻策,并創辦了“創業教育骨干教師培訓班”,讓國內眾多高校的200余名教師受益。同時,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高校創業教育項目的不斷開展,如有關大學生創業的基礎課程已作為大學必修課程在全國600多所高校實施開展。“中國創業教育網”也作為項目官方網站,由專家為高校師生在創業和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與互動的平臺。
1.培養積極進取的大學生。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是當代大學生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創新創業教育的宗旨,則是提倡個性的現代教育,加強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責任感,積極主動地去服務社會,適應社會,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2.培養具有事業心和開創能力并終身學習的大學生。所謂企業家素養,無疑是事業心與開拓能力的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的成功與否并不是讓所有的受教育者都成為創業者,而是通過這個大平臺滲透給每個人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發掘自身潛能,從而使學生向一個具有優秀領導力的創新創業人才不斷邁進。因此,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與民族創新意識密不可分。
3.進行技術創新方法的培養教育。所有企業進行的創新模式與各大高校進行的創新創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其二者本質的區別在于,大多數高校的創新追求的是學術、技術水平,而企業創新追求的是經濟回報。正是因為價值取向的重大差別,兩者間的創新方式才會存在明顯差異,要想基于OBE模式進行創新能力培養,就必須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方法論進行系統性的培養教育。這一點在理工科學生的培養上尤為明顯,所以必須面向企業的需求,采取“一體化”的培養理念[2],學生畢業時應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合理的定位,適時制定因人而異的教育結構來保證完善學生的人生布局規劃,將輸出的人才質量作為驅動教育系統運作的動力和評價標準。
4.增設相關管理知識的課程。技術的革新是基于經濟價值的回報、企業的技術創新,集科學性與經濟性于一體的價值創造。如何獲得高回報,是企業技術革新的首要目的,這就要求理工科學生除了具備相應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類基礎知識以外,還需要了解企業完整運營的流程以及如何創造利潤的相關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要掌握管理會計等成本控制的知識[3]。
OBE模式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培養實踐研究不但可以實踐本科教學的理論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手腦并用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真正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高端人才是社會各大中型企業迫切需要的,這就對高校創新創業技術能力的培養發起了更為嚴峻的挑戰。因此,深化OBE教育模式,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