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 要:數學邏輯性很強,而且非常抽象,因此很多學生認為數學索然無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的教與學巧妙融為一體,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這樣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使數學課堂精彩紛呈,進而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課堂;學習興趣
一、提供現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在一個生動、活潑的情境中去學習數學知識,則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可展示生動有趣的動畫、優美動聽的音樂、清晰逼真的圖像,是創設情境的最佳工具[1]。因而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進行整合,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其中感受和體驗。
如在教學“千克、克的認識”時,應用多媒體課件,創設出一個“熱鬧的廣場”的情境。小動物們正在“廣場上”比體重,邀請同學們做裁判,這讓大家異常興奮,迫不及待地想參與其中。按照電腦顯示,孩子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把它們點擊到適合的秤上去稱,再說一說誰輕誰重。這樣的教學,使原本抽象靜態的知識瞬間生動起來,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參與,使得每一個孩子自然而然地把這節課所學的新知識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既鍛煉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很多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單憑老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真正地理解掌握,這時老師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變得形象具體,從而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過程中加深印象,幫助他們實實在在地理解相關知識,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時,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3個完全一樣的圓餅重疊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把1份中的3個展開重新拼在一起。通過這個動態演示,使同學們不僅可以理解為“把單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可以理解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2]。這樣的教學,既讓學生把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與已學過的分數的意義巧妙地結合起來,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與除法關系的認識,數形結合使得比較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易懂,本節課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三、活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小學生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的階段,所以抽象性有時會成為他們學習的一個障礙,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從而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制作了一只會飛的蜻蜓,這只蜻蜓一在大屏幕上出現,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同學們的目光,同學們在興致勃勃地欣賞中又根據蜻蜓的兩只翅膀不斷地重合運動很快理解了“軸對稱”的概念,并且在理解這個現象的基礎上還舉出了很多生活中軸對稱的例子。之后在投影上出示“松樹”圖案,并運用課件設置的自定義動畫,讓“松樹”的對稱軸左右兩邊的圖案動起來,讓大家直觀地看到左右兩邊的對稱情況,然后老師再引導大家認真地觀察思考,再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和性質,幫助同學們主動建構知識體系[3]。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根據教學內容活用多媒體,既有效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又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四、搭建交流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小學數學每周的課時數越來越少,難以滿足數學教學的要求。而如今,每個家庭都安裝了網絡和電腦,這樣,我們就可以和學生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固定的學習平臺,我們就可以布置作業,系統自動進行批改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學生也可在作業按時提交后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我們利用這些現代化技術手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為學生提供了便利,也將數學學習無形中從課上延伸到了課下,大大地提高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率。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不單單是一種現代化教學方式,更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信息技術的融入不僅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也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韋樹戰.巧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課外閱讀旬刊,2013(9).
[2]江薏.對“分數的意義”教材編寫的反思[J].教學與管理,2009(35):42-44.
[3]肖江紅.嘗試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課程(上),2010(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