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凌
摘 要:新課程改革注重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應用新型的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正是順應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以促進學生的根本發展為目標。就游戲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論述,旨在通過游戲化教學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并實踐新課標的要求。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游戲可以被用來創設情境,可以被用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被用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而且精彩有趣的游戲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既然游戲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教師要如何將游戲活動融入數學課堂之中呢?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課堂導入就像演唱會的開幕致辭一樣,再精彩的內容都需要優秀的開幕致辭來調動觀眾的好奇心。好的課堂導入就猶如優秀的開幕致辭,在聚光燈閃爍的一瞬間就能牢牢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而精彩的游戲活動就猶如優秀的開幕致辭,能在課堂伊始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的注意力從課間活動回歸到課堂學習中。
例如,教學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伊始設置一個“關于硬幣的魔術”的游戲活動:將8枚硬幣排列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的每條邊上都有3枚硬幣,然后讓學生試著移動4枚硬幣,使這個正方形變成一個每邊有4枚硬幣的正方形。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這個帶有8枚硬幣的正方形,也可以在講桌上運用真正的硬幣擺出帶有8枚硬幣的正方形,然后讓學生來進行游戲解答,看看哪個學生最先得到答案。學生會對這道游戲題目充滿興趣,他們或是用筆畫圖形,看看去掉4枚硬幣后,能否變成一個新的正方形;或是運用硬幣擺弄圖形,看看怎樣擺放硬幣能轉化成一個新的正方形,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拓展。
二、運用游戲來構建新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知識一般是比較抽象的,都是一些符號、公式和定理,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抽象,但是有部分數學內容還是比較有趣的,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教學內容設計有趣的游戲活動,寓教于樂,在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學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黑色的塑料袋,然后再準備若干個黃球、白球和黑球,并把這三個球放在黑色塑料袋里邊,教師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隨意地去黑色塑料袋里邊摸球,看看都能夠摸到哪個顏色的球。在一個學生摸球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進行猜測,學生會猜測到:他有可能摸到白球,有可能摸到黃球,有可能摸到黑球。教師要對摸到的球進行記錄,當全班學生每人摸過一次之后,教師引導班級學生對他們的摸球結果進行描述。
學生進行完以上游戲活動時,教師再將兩個黃色的球放進黑色塑料袋里邊,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摸球游戲,并讓學生猜測這次摸到的球是什么顏色的。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他們會明白,黑色塑料袋里邊都是黃色的球,那么無論誰去摸球,無論摸多少次,他摸到的球一定是黃色的。
然后教師還可以在黑色塑料袋里邊放兩個黃色的球,放一個白色的球,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摸球,并再次對游戲結果進行描述。經過親身體驗摸球游戲,學生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較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較小。
當學生親身體驗過了以上三個游戲活動,學生會明白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學生會高效地構建到可能性的相關知識。
三、運用游戲來鞏固新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構建出新知之后,需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來進行鞏固和提升。而游戲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鞏固新知的方式。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時,需要學生掌握百分數,小數和分數的互化,那么在引導學生鞏固這部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活動: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四個學生,教師出示任意的兩個百分數,小數或者分數,假設教師出示的是30%,0.5,然后小組內的四名學生就要馬上寫出30%的小數和分數,0.5的百分數和分數,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快,正確率最高,哪個小組獲勝。教師要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獎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游戲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里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活動過程,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使小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學習中。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借助于游戲活動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影.淺談游戲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5).
[2]李朝輝,曹飛飛.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游戲化的思考[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