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鎖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于新聞輿論和新聞思想的重要講話,他倡導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在新形勢下,媒體融合的發展是傳媒業長足發展的形勢所趨,對整個傳媒業態產生了深度影響。
關鍵詞 媒體融合;新媒體;傳統媒體;新聞從業者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3-0061-02
1 媒體融合的內涵與時代性意義
媒體融合又稱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是指隨著媒介生態的轉變,媒介之間的界限變得不再明顯,而呈現出媒介融合的態勢。隨著互聯網3.0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電視形式不再單一,網絡媒介集文字、圖片、視頻多種形式與一體,使各種媒體相互融合。
傳統媒體時代,人們通過傳統媒介方式了解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傳統媒體通過議程設置等方式影響著人們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傳統媒體是人們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公共領域空間。伴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媒介生態環境發生了轉變,媒體融合變得尤為重要。
2 新形勢下,媒體融合發展的影響力分析
數字化時代,受眾可以通過新媒體在多種載體上接收信息,體驗多形式的新聞內容。媒體融合方式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媒介技術;傳播形式;受眾互動;內容產業;和經濟發展等方面。
2.1 媒體融合對媒介技術的影響
傳統的新聞生產主要是依賴報紙、廣播、電視這種單向傳播形式;隨著媒體融合發展,單一媒介形式主動擁抱新媒介技術,進行融媒體新聞生產,充分利用新媒介形式,增加新聞受眾,增強媒體的互動性。
2.2 媒體融合對傳播形式影響
傳統媒體新聞內容趨向于單一,一般僅以文字、圖片等形式傳播;依借網絡媒體的傳播形式漸趨多樣,集視頻、文字、圖片為一體,充實了傳播形式,使傳播內容更加靈活多樣。
2.3 媒體融合對傳播受眾的影響
傳統的傳播形式下,受眾僅僅處在信息接收的角色中,僅有的互動也是受限于點對點的互動形式;在新媒介形勢下,受眾的互動性更加多樣,點對多,多對多的聚合性互動方式呈現,受眾地位由被動變主動,并且也可以充當傳播者的角色。
2.4 媒介融合對文化產業方面的影響
由于傳播者較多,傳統意義上的受眾也可當作是傳播者,內容趨向于多樣化。在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閱讀形式也趨向于碎片化,圖片化,這樣新聞內容也趨向于碎片化,碎片化的信息傳播,對整個文化產業來看,都具有高度的挑戰,其受眾更為隱蔽,目標受眾更難找到。
2.5 媒介融合對傳媒經濟的影響
新媒介的使用增加了營銷的形式,擴寬了“長尾”理論的運用,商業形式從傳統媒體轉移到新媒體,使得廣告投放、營銷傳播、公關和商業化運作更靈活,增加了融合營銷策劃的途徑。
3 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存的問題
數字化時代,隨著媒介融合不斷深入,媒介生態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在新的媒介環境中,傳媒環境更加寬松,言論更加開放,媒介生態將面對著更大的挑戰。
3.1 傳播內容的同質化
網絡信息泛濫,人人都是傳播者,信息的傳播打破了地域、形式的局限,信息多樣。在這種傳媒生態環境下,傳播者趨向于向網絡上找新聞,并且習慣于直接拷貝新聞信息。從一定意義上來看,這種新聞生產方式更為便捷,并且能夠更快地捕捉到新聞線索,能夠更貼合新聞時效性,在網絡信息較多的態勢下,選擇他人采寫過的新聞進行新聞生產已經足夠滿足一部分媒介的需求。從另一方面看,復制出來的新聞很容易產生信息過剩,一部分新聞還僅僅停留在對新聞事件表層的描述,不能夠進行深度剖析新聞事件。
媒體的職能不僅僅是傳遞出客觀、真實的事件,而是能夠發人思考,充分發揮出公共平臺的效果,正向輿論引導。拷貝出的新聞難以做到引人思考的積極作用,使得輿論引導功能形成虛設。
3.2 數字鴻溝問題仍然存在
傳統媒體時代,以報紙、廣播、電視作為主要傳播媒介,新媒體時代,網絡成為主要媒介,這樣對讀懂媒介的角度來看,不僅僅要求受眾能夠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還要具備社交媒體的使用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受眾都具備這種能力,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的鴻溝依舊存在,這種媒介接觸能力相比傳統媒體時代更加嚴峻,受眾必須要具備互聯網常識,并且能夠消費,購買社交媒體載體。互聯網時代,數字鴻溝問題仍舊是傳播者要考慮的重要事項,縮小鴻溝也是同樣會面對的問題。
4 媒體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概述
4.1 把握新媒體融合發展趨勢,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快融合,融合媒體發展成為傳播領域中較為重要的一方面,融合發展的新型主流媒體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的新形勢,發揮主流媒體公信力,影響力的傳播優勢,進行融合媒體變革發展。我們必須要認清新媒體發展形勢,適應新媒體傳播模式,加快融合發展進程。
主流媒體進行媒介融合發展,必須要堅持黨管媒體的傳播宗旨,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政治路、方針政策,要發揮主流媒體的核心引導力,要堅持新聞專業主義精神,將社會客觀事件客觀、整體的傳播給廣大受眾。
主流媒體要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傳播使命,要堅持內容為王,形式多樣的傳播形式,在融合媒介發展進程中發揮好主旋律。要堅持將客觀發生的新聞事件整體全面的傳遞給受眾,要認真履行新聞議程設置的功能要義,要堅持樹立良好公共空間意識,加強與人民群眾互動,要積極全面傳遞出更多正能量的事件,堅持正確的輿論引導功能。
4.2 充分利用新技術,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推進發展
傳統媒介時代,由于受到區域、媒體呈現形式和其他客觀事物的影響,傳統媒體的受眾規模較為局限,但新媒體時代,網絡新聞為主流傳播形式,傳播迅速、信息多樣、貼近生活,社會熱點焦點更容易引起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因此傳統媒體面臨這較大的挑戰。
在數字化傳媒時代,只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性發展,傳統媒體傳播優勢才能夠凸顯。傳統媒體只有借助于互聯網才能夠,才能夠在互聯網時代,將網絡信息和各種信息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才能夠提高媒介融合的效率,激發媒體融合的創造性主題。從另一側面來看,新媒介只有借助于傳統媒介,才能夠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科技手段,實現了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同步發展。
4.3 以全媒體發展路徑,引領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發展趨勢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之中,如何實現合作共贏是我們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在傳統主流媒體高度融合利用新媒體的進程中,已經從簡單的利用新媒體來進行新聞生產;借助新媒體傳播新聞信息等方式,步入了深入融合發展的態勢。
融媒體一般采用如下形式:傳統主流媒體單位針對新聞產品內容進行流程再造。傳統紙質媒體單位增設直播廳、演播大廳、錄音室等全媒體采編播設備,增加視頻和音頻采集樣本,增加微視頻、專題片、網絡直播、微博、微信等產品。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創新傳播模式,傳播渠道,大力助推新聞媒介采集工作。
深度融合形式主要是進行“中央廚房”新聞生產模式,“一次生產,多種形式,多元傳播”來進行新聞生產組織機構的機制,利用大數據創新新聞產品,增加新聞產品生產的效率。中央廚房的建設借力于媒介技術的創新變革,有利于黨媒和社區服務平臺的拓展,豐富新聞內容,提高了生產效應。
4.4 強化融媒體新聞從業者責任意識,弘揚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在融媒體傳播過程中,記者編輯應該掌握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相關的政策、規定;要認真研究制定適合資深媒體發展的有效措施,強化管理責任,履行媒體發展責任,推動與新媒體盡快融合發展。在融媒體生產過程中,要進一步弘揚新聞專業主義精神,要能夠把握整個新聞事件的前后脈絡,要整體的眼光看待事件的發現,要更加注重新聞的真實性、指導性;要聚焦新聞熱點,貼近民生,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把進一步加大輿論引導功能,堅持正確的宣傳報道方向,緊跟時勢,引導受眾正確看待事件的發展。
5 結論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新媒體的影響力凸顯,因此讓傳統媒體和新聞媒體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新聞從業者要充分利用媒介多樣化,發揮新媒體優勢,要借助新媒介繼續履行正向輿論引導功能,向受眾傳遞準確、全面、有效新聞事件,以期傳遞新聞價值,達到規范整個新聞業發展的全面發展變革。
參考文獻
[1]張建.融合時代對于媒介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傳播,2017(23):104-105.
[2]韓云.大象起舞:從物理聚合到融合[J].青年記者,2017(7):26-27.
[3]關玉霞,宋曼,楊知然.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基于媒體融合的產業供應鏈再造[J].南方電視學刊,2017(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