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松 李慧萍 鄭雪琴 段雪飛
摘 要:傳染病教學是臨床醫學教育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但目前在傳染病教學的課程設置和臨床帶教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和田地區傳染病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方案。經過實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了傳染病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傳染病教學;教學改革;和田地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7.007
文章編號:1006-1959(2018)17-0023-03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inical medical education.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clinical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teaching,which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Hotan prefecture,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After practice,it has stimulated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to learn and improved the effect of learning infectious diseases.
Key words:Infectious disease teaching;Teaching reform;Hotan prefecture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針對醫學教學的改革也勢在必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我國西部,尤其南疆和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落后,傳染病多發,而從事傳染病防治的專業人員相對缺乏,少數民族群眾的健康狀況讓人擔憂,因此必須加大培養民族地區傳染病專業醫療人才的力度[1,2]。但是,由于傳染病教學受到多民族性、少數民族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方法有所差異等多種原因影響,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本文就和田地區傳染病的教學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希望在新形勢下更好的培養邊疆少數民族傳染病醫學人才。
1 目前傳染病教學現狀分析
1.1當地傳染病與傳染病教材中重點疾病差異較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整體醫療條件的改善,傳染病的發病率呈現下降趨勢。但傳染病教學整體內容多、病種雜、學時少,且傳染病的流行受地域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響較大,造成了目前傳染病教學的重點與和田地區實際傳染病疾病譜差異較大,教學內容實用性不強,同時教學工作受帶教人員少、臨床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影響,沒有把傳染病教學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傳染病教學培養缺乏規劃,當地多發的傳染病沒有列入重點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僅對教學大綱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授課,沒有制定適合和田地區傳染病教學的學習計劃,使得教學工作浮于表面,影響教學質量。
1.2語言差異性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少數民族學生來自南疆各地州,主要以維吾爾族學生為主,日常接觸的語言環境就是維語,漢語交流和熟練程度差別較大,部分學生漢語基礎較好,但總體來說漢語交流技巧較差,入學前接觸醫學專業詞匯較少,影響日后學習。在傳染病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漢語進行授課和漢語試卷進行考核,而我國醫學教育重點側重于醫學知識和醫學技能的培養,對于醫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的能力重視不夠。如果少數民族學生不能流利使用漢語進行交流,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將受到影響,而醫學臨床實踐過程本身對于語言溝通的要求更高,因此語言的差異性在使得他們在聽取漢語講課和閱讀漢語教材時面臨語言交流障礙,導致其缺乏學習興趣,最終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對傳染病學知識的接受,阻礙了傳染病教學的開展。
1.3教研活動嚴重缺乏 部分傳染病學授課老師教學形式簡單、內容單一,僅以課堂講授課本知識為主,缺乏活潑生動的授課形式,沒有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育;和田地區地處偏僻,經濟落后,外出培訓費用較高且教育經費相對緊張,使許多老師放棄了本應參加的外出進修學習和參加學術會議的機會;和田地區整體醫療水平較低,醫療衛生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醫療行業部分教師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沒有閱讀專業文獻和更新相關專業知識的習慣,導致整體教學水平不高,教學授課內容單調,照本宣科,內容陳舊,學習內容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4臨床實習與理論知識結合不足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社會對于醫學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事傳染病工作的醫務人員更應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和臨床的適應力以及創新能力,但目前醫學生傳染病學臨床實習時間較短,且部分傳染病發病與季節有關,相同學年不同時間段進入臨床的實習學生接觸到的病種可能明顯不同,如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多發,而夏季腸道傳染病多發,醫院收治的病種較為單一,影響實習學生對傳染病臨床知識的直觀認識,嚴重制約了傳染病學理論和臨床相結合。
1.5傳染病教學工作不受重視,投入不足 因傳染病工作屬于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存在投入大但是難以取得客觀經濟效益的問題。由于受觀念和經濟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政部門領導對傳染病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對傳染病工作及教學工作缺乏足夠的政策支持,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不愿對傳染病教學工作加大投入,不愿購入先進的教學設施,因此傳染病教學效果差,造成了人員和時間的浪費。
2 傳染病教學措施的改進
針對上述問題,作者在和田地區傳染病教學過程中,結合少數民族教學模式現狀,與當地綜合醫院傳染科和傳染病院的臨床帶教老師一起,結合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3-5]對教學大綱、內容及授課模式等進行調整,因地制宜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改進,具體措施如下。
2.1 教學大綱調整 我國的傳染病譜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傳染病教學工作也應該與時俱進,同時結合當地傳染病流行情況,對傳統教學大綱進行調整,根據當地傳染病疫情的變化,通過“一增一減”來體現新時期傳染病教學工作的特點,即增設學科前沿內容,尤其是針對近年新流行的新發突發傳染病進行專題講座,減少了已經基本控制的傳染病和當地發病率極低的傳染病病種的教學時間,重點講授常見病和多發病。結合當地采集的病例及臨床資料進行直觀教學,加強了學生的記憶[6]。
2.2 授課模式改變 引入鼓勵機制,鼓勵負責臨床教學的教師與少數民族學生之間加強交流。針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溝通能力不足的特點,教學過程中總結符合少數民學生語言習慣的授課方式,尤其是教學難點中的醫學詞匯反復強化,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對于少數民族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給予鼓勵;對于語言溝通中的不足之處及時指出,注意在指出錯誤和不足時,盡量使用描述性語言,而不是打擊少數民族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課余時間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學習,提高他們運用漢語的能力。經過實踐,鼓勵式教育大大增強了少數民族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更重要的是,極大的提高了他們運用漢語進行溝通和表達的能力,教學質量取得了明顯的提高。
2.3豐富教學和科研內容 建議醫院加大傳染病教學的資金投入,選派優秀臨床帶教老師外出參加學術會議,由教研室訂閱專業相關雜志,加強對臨床帶教老師的培訓,豐富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由單一的課堂講課轉為師生雙方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動,包括運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PBL)[7]、探索性實驗教學[8]、翻轉課堂式[9]等手段,轉變教師角色,使學生從過去單純的聽課轉變成為課堂的主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同時,利于多媒體教學,制作視頻、動畫等多媒體課件,將各種典型病例的癥狀體征呈現給學生,給學生留下生動、形象和直觀的印象,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進一步能夠有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4實習方案改革 在臨床實習方面,我們實行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輪流實習的方式,根據不同醫院收治病種的側重點不同,加深了學生對當地傳染病的認識的同時,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了學生診治傳染病的能力。另外,除了多媒體教學外,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發展,傳染病授課老師可以借助微信平臺為傳染病學實習提供更好的素材,作者通過與合作醫院共同構建微信教學平臺,通過微信進行直播,利用北京地壇醫院的傳染病教學優勢,通過微信平臺與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傳染科帶教老師和實習學生共享,極大的解決了和田地區傳染病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
2.5 加大對傳染病教學工作的投入,發揮對口援助優勢作用 傳染病教學工作是一項涉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和影響巨大的工作,需要不斷的資金支持,以提高此項工作的教學效果,目前上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已經開始增加投入。但是提高教學效果不能單純“等和靠”,更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和田地區當地實際工作條件,充分利用內地對口援疆的便利條件,推動傳染病教學工作的開展。
3 總結
經過臨床教學實踐,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調整,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少數民族學生因語言、文字和從小接受的教學模式對傳染病教學質量的影響,明顯激發了學生學習傳染病的積極性,同時提高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強化了學生的臨床思考能力,提高了學生傳染病學習的效果。本次教改探索為其它課程的教學,也為其他地區少數民族的醫學教育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梁紅霞,余祖江,江河清,等.傳染病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23(1):111-112.
[2]李云華,丁國鋒,李志.整合醫學教育模式下傳染病教學改革探索[J].西北醫學教育,2014,22(5):972-973,974.
[3]姚闖,姚震宇,姚穎.蒙古族醫學生“傳染病學”教學方法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8(9):137-138.
[4]王建國.影響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預防醫學繼續教育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4,30(3):354-356.
[5]許建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醫學生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8):7-9.
[6]張毅,余永勝,湯正好,等.傳染病學教學當前存在的問題與改革措施[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4):661-663.
[7]劉清泉,劉青,于海濤,等.PBL教學法在傳染病學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1):193-196.
[8]張曉青.淺談幾種教學模式在傳染病學教學改革中的運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12-13.
[9]張永宏,程香普,趙艷.“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在傳染病本科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醫學教育管理,2015,1(4):311-314.
收稿日期:2018-3-6;修回日期:2018-3-25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