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正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在這個嶄新的時代下,各行各業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對于教育行業來說亦是如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緊跟時代潮流,樹立互聯網思維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具有一定的模擬性,教師可利用這一特性來模擬數學知識中的一些場景,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地呈現,以此來聚焦學生目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如具有對稱美的金字塔、我國的天安門等,以此來使這些遙遠的事物變得近在眼前,將數學知識中蘊含的美感呈現出來,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學科的獨特魅力和實用價值。
例如在教授二年級數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我就采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在上課之初,我先出示了幾種三角形的實物,如紅領巾、剪刀、吸管等,然后讓學生觀察這些事物,并說一說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共同點,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一臉茫然。此時,我便利用課件將這幾樣事物呈現出來,學生依然緊鎖著眉頭。此時,我輕點鼠標,將這些事物脫去外衣,只剩下三角形的形狀。此時,學生恍然大悟,對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后續學習環節中,學生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的教學設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中引出角,再利用多媒體抽象出角的概念,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從形象到抽象的過程,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他們學習積極性的重要途徑。
二、利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最初的教學充滿了形象、色彩,就能夠為兒童多種感官所接受,我們就能夠使自己講授的知識為兒童所接受。”誠如此言,烏申斯基的話為現代教育教學指明了方向。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抽象的數學概念、復雜的圖表、事物的運動變化情況、實驗操作過程等,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有聲有色,讓學生因喜歡多媒體技術而喜歡數學學科。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將數學中的重難點利用多媒體進行詳細化、分解化和直觀化呈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時分秒》一課時,由于這部分知識不像質量、長度那樣,能夠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存在理解困難的問題。基于此,我在課前制作了相關的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關系。為了教授分針走一圈的知識,我讓學生跟隨課件五分五分地數,在此過程中,學生可運用乘法口訣的方法來數,最后得出分針走一圈是60分鐘的結論。在這個課件中,學生跟隨著視頻中可愛的小鳥數,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獲得正確結論之后,學生依然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此時,我接著就本節課的知識難點引導學生學習:“同學們,在認識了分針走一圈是60分鐘之后,讓我們再來看看較短的時針和較長的分針之間的關系吧!”這個問題拋出后,學生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多媒體教學中。他們牢牢地盯著課件,觀察時針和分針的精彩比賽。在這個課件中,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分鐘走一大圈,時針才走一大格,這場比賽很明顯,時針走得更慢一些。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順利解決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可謂一舉多得。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交互性強的特點,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唯有教會學生學習,“授人以漁”,才能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通過人機對話方式進行啟發性教學,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就數學習題、數學學習方法、數學思想等進行討論,及時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以便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不妨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游戲型、討論型、演示型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利用Flash動畫創設了一個生動的情境:動物界要召開一年一屆的運動會,邀請大象當評委,組委會派了三輛車來接它,這三種車的車轱轆形狀不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還有的是三角形,如果你是大象,你會選擇坐哪輛車前往比賽現場呢?這則Flash動畫最后落腳點在問題上,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他們紛紛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坐上每種車的感受,最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還有的學生就圓形轱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軸心應該裝在中間,這樣更平穩。這樣的信息化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探究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冷玉潔.電子檔案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5).
[2]雷寬.如何將多媒體更好地融入小學數學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