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回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小學班主任在完善教學工作的同時,還需對小學生思想道德、情感態度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塑造給予高度重視。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在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首先概述了小學班主任實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了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
小學階段不僅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德育教育效率最高的時期。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壓制下,從學校教師到學生家長都普遍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觀念,諸多學校的德育教學形同虛設,實效性微乎其微,對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日后的發展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小學班主任,應當充分認識展開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在掌握德育工作理論基礎的同時,靈活應用科學的德育方式,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小學班主任實施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即便擁有豐富淵博的知識,但是沒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那也終將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因此,在做學問前應當先學會如何為人處世。從本質上而言,德育是所有教學活動的根源。在人成長發展的過程中,小學時期是接收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站,這一階段德育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其日后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確立[1]。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尤其是小學班主任應當轉變過去“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觀念,對德育工作給予高度重視,幫助小學生走好人生第一步。小學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當下,科學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各種各樣的誘惑也層出不窮,面對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小學班主任必須時刻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另辟蹊徑,探索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賦予德育工作全新的內涵,進而讓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更上一層樓。
二、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積極開展形式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
一方面,小學班主任可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德育教育,突出學生們的主體地位,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們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并告誡他們要將其落實于日常生活的實際行動中。同時也可以展開一些活動,讓小學生進行互相監督,比方說“文明小衛士”或“一日班長”等,讓學生們在感受自身價值的同時,認同班主任的教育并且學會尊重他人。
另一方面,小學班主任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設置一些形式豐富的實踐活動,促進德育內容的內化,從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比方說,要求小學生每周為父母長輩做一件事,并且對他們說幾句感恩的溫暖話語。或者是在“國慶節”這種特殊節日來臨的時候,組織學生唱國歌,積極地表演豐富多彩的節目,陶冶學生的情操,讓他們在實際行動中全面感悟優秀的思想品德,進而內化為日常行為習慣。
(二)小學班主任需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后發現,人在小學階段往往會對父母提出的建議充滿懷疑,但是卻格外信任甚至依賴自己的老師。小學班主任的一舉一動均會對小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一言一行都會被小學生視為榜樣。因此,若要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小學班主任必須規范自身,對自我修養給予高度重視,通過不斷的學習及實踐,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在這個價值取向千差萬別的社會中,保持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高度純潔。在日常生活中,小學班主任應當潔身自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小學班主任需將積極樂觀的一面展現給小學生,扮演好榜樣的角色,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無形中培養小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2]。
(三)靈活運用個別談話的方式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引導
許多小學生的自尊心較強或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班主任一句不經意的話也會被其一直放在心理,失當的教育方式不僅無法收獲理想的德育效果,反而會起反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若要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在和小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就必須掌握恰當的方式,通過科學引導讓小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錯誤。經過多次的德育實踐發現,個別談話法是師生之間最理想的一種溝通方式。在進行個別談話之前,小學班主任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深入了解談話對象的性格特征、優勢及弱點,選擇恰當的談話時間以及恰當的談話地點。在進行談話的過程之中,小學班主任必須注意自身所使用的語氣和態度,最好是以朋友的口吻與小學生展開交流,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總而言之,在德育過程之中,小學班主任不可盲目地批評學生,而是應當靈活運用語言溝通的藝術性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身的言行,進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四)全面建設良好的班級環境
班級環境往往會對小學生的個人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全面建設良好的班級環境,營造優質的學習氛圍。首先,小學班主任應當讓小學生們通過集體討論與協商的方式制定班規,培養他們自行管理班集體的“主人翁”意識,進而自覺遵守班規,實現自我德育。其次需讓小學生們盡量獨立地開展工作,提升其自我管理的水平,給予每一個人當“小學班主任”的機會,通過輪流值日式的形式對日常教學活動展開管理。最后,每個周末必須召開一次班會,這是培養小學生愛國精神以及優秀品質的主要方案之一。小學班主任可以通過形式豐富的主題班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進而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3]。
結語:
小學時期是接收德育教育的關鍵時期,該階段德育質量的優劣將會之間影響到小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所以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學工作中,應當積極開展形式豐富的德育實踐活動,轉變思想觀念并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做好表率作用。靈活運用個別談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全面打造良好的班級環境,營造良好的德育教學氛圍,進而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鐘迪.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5,12(22):65.
[2]肖鳳珍.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須注重幸福教育[J].考試周刊,2018,12(20):187.
[3]陳連歡,劉欣.網絡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小作家選刊,2018,15(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