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行 劉鋒
【摘要】在高職教育大力提倡實踐教學的今天,我們不能忽視了基本理論的講解,相反要花大力氣使學生真正掌握基本理論。怎么樣平衡理論和實踐,需要高職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
【關鍵詞】高職教育 實踐教學 基本理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14-01
國家現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要求高職院校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1]。這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很多學科走了極端,單一的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弱化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從短期看是很有成效的,但是對學生整個職業生涯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限制了往后的上升空間。
我國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錄取的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以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高職教育的學生主要由兩個來源,一類學生來自于普通高考,這部分學生高考分較低,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一般,當然理論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也不高;第二類學生主要來自于技能高考,這部學生主要從職業高中通過技能高考選拔而來,由于是通過選拔而來,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職高里還是很好的,缺點是理論知識基礎比較薄弱。
對于第一類高考低分學生,屬于高考失利者,大部分學習習慣不好,好的話應該會考上本科,而且基礎理論掌握得也不扎實,這部分學生要加強監督和引導,規范他們的學習習慣,引導他們去動手實踐;高考考生里還有少部分學習習慣很好,高考沒有考好的,這類學生一般在高職院校都是佼佼者,教師更應該重塑他們的自信心,盡可能高標準要求他們,用功成名就的校友激勵他們。
對于第二類技能高考錄入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上進心和態度都很好,教師要從正面引導,由于他們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就需要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給他們補上以前的缺失的知識點,假以時日,這部分學生會學的很好,而且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很強,在實訓操作時更能發揮他們的長處。
不管高職學生是哪一類,都需要強化他們的實際操作技能,但不能降低理論知識的要求,相反要花大力氣使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理論,為他們真正成為大國工匠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是簡單的教授他們操作技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是技校都能做到的事情,不是高等教育[2]。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能偏頗。無論哪一個學科或者專業,都有大量的理論知識,這些理論知識也有主次之分,如果像本科強調理論的深度,可能高職的學生接受不了,而且沒法都在實訓中體會,所以要抓住主要的基本理論講清楚講透。要從最基本的重要原理講,注重學生的接受量而不是教師的輸出量。比如學習水泵的知識時,要用到一個基本的流體力學定理——伯努利方程,如果利用數學方法從能量守恒方程推到出伯努利方程,會用到高等數學微分方程,以學生的數學功底肯定很難理解,但如果改變教授方法,直接給出方程,并講清楚每一項的含義及如何應用,學生就能掌握用法,并把該公式用到泵的原理中。然后在實訓中,拆卸水泵時分析水泵的結構,搞清楚水泵流道為什么做成這樣,是為了符合流體力學的伯努利方程。無論哪一類高職學生,理論基礎都相對較弱,讓他們實實在在的理解和掌握一個專業基本原理,會增強他們學習理論的自信心,把一門課的幾個核心理論搞清楚了,通過在實訓中應用,這門課就會掌握的很好。學生學習理論的自信心增強了,遇到更難的理論就敢迎頭而上了,這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學生在實踐和理論上都會長足發展。相反在學習理論初期,就介紹繁瑣的數學知識,使學生望而卻步,又再次加深了基礎知識不足的挫折感,形成惡性循環,學生更沒有學習新理論的動力了,實訓操作也就變成了純粹的體力勞動了,沒能將理論在實踐中體會出來,理論和實踐實際上是脫節的,安排再多的實訓課,也只是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并沒有達到高等教育的真正的“高”[3]。當然在理論教授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老師可以應用現在信息化手段,比如視頻、動畫、模擬仿真等等,目的是盡可能的強化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
理論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高職教學要強化實踐,但不能弱化基本理論的學習,否則是違背馬克思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的。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緬懷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重溫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思想。其中就再次肯定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關系。我們在專業中學到的基本理論,都是科學的理論,是從客觀實際中抽象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本質及其規律的理論。科學的理論是人們在實踐中不可缺少的,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在實訓中也要貫徹這種思想,以理論為指導進行實訓,實訓才能做的更好。理論能夠作為指導的前提是學生把基本理論掌握好,需要教師注重基本理論,有耐心的引導學生學習。
所以高職教育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基本理論和實訓相結合,不能單單強化實訓而弱化基本理論,而是教師要盡可能的使學生掌握基本理論,才能在實訓中起指導作用,使學生成為掌握基本理論,具有很強動手能力的技術人員,為中國的新時代制造業服務。
參考文獻:
[1]李占軍. “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探索.職教論壇.2009.09
[2]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職教論壇.2014年第22期
[3]丁金昌.關于高職教育體現“高教性”的研究與實踐.教育研究2011年A06期
作者簡介:
汪行(1972-),女,漢放,碩士,副教授,湖北黃梅人,研究方向:船舶動力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