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男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不斷深化的教學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隨之不斷凸顯,這就需要將德育方法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作為教學中頻繁出現的知識點,更應當在原有基礎上融合現代化的德育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進而實現對學生文化品位的提升。本文就以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為切入點,對德育滲透方法的應用進行了細化闡述及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文 德育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0-0049-02
新課程標準更加側重于對學生能力及思想道德素質進行培養,這就使得德育滲透方法被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但是由于受到相應因素的限制及影響,古詩文教學效率仍舊難以提升,不僅德育滲透形式呈現出了單一性特點,硬性灌輸的教學模式也依然存在,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古詩文德育滲透質量,教師首先應當以學生個性特點為基準為其制定與之協調的德育目標,而后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提高課堂趣味性,促使學生在掌握古詩文知識的過程中,思想品德素養有所強化及提升。
一、以教師為切入點
1.制定與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相符合的德育滲透目標
古詩文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并成為我國極為重要的文化瑰寶,是因為古詩文中不僅蘊含著較為豐富的文化底蘊,更凝聚著古人的智慧,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階段,教師首先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做好準備工作,確保后續教學階段古詩文中蘊含的道德情感能夠充分體現出來,從而引起學生共鳴,因此,這就需要教師以小學生特點為主導,制定出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符合的德育滲透目標,并對其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及布置。
例如:在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古詩文《長歌行》這節內容時,教師首先需要對詩人所處歷史環境及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充分了解。這首詩歌是我國流傳較為久遠的古典詩歌,詩人通過時節變化,感受到了光陰如梭、時光飛快,但是過去的時間卻是難以追回的,因此勸人珍惜眼下時光,積極努力的過好每一天,并在通過自身努力的基礎上,促使自己有所作為。該首詩通過情景塑造將情感導入,并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生哲理融入到了時節變化的景象中。在將這一思想對學生進行滲透時,教師需要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導入到課堂上,如果直接將珍惜眼下時光、發奮努力硬性傳遞給學生,學生對古詩詞及情感的理解將過于表面,這就需要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特點,有針對性的滲透學生更樂于接受的德育教育。而學生發奮努力一般表現為:在課堂上表現良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放假時能夠自主學習等。通過將學生良好表現設定為德育目標,并在古詩詞講解時將學生表現與古詩詞內涵結合在一起,就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進一步加強德育評價的靈活性
在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雖然與教學工作存在密切聯系,但是與之不同的是,德育滲透并沒有形象化的體現途徑,更多的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德育評價方式也應當更加多元化,無論是評價主體還是評價方式,都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優化調整,教師、家長及同學都能參與到評價中。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學生進行道德評價時,應當確保評價標準清晰化及統一化,促使評價方式更加靈活,應變效率高,因此,教師應當將學生作業評價及家長評價等方式銜接在一起,促使德育評價的價值不斷凸顯。
二、以學生為切入點
1.通過大量閱讀及學習,促使自身理解能力不斷提高
古詩文本身雖然蘊含著大量信息,但是小學生理解能力十分有限,這就導致學生對古詩文內容及情感的挖掘難以做到細致、全面,因此,小學生需要加大古詩文閱讀量,通常長期一點點的積累,加深對其內涵及情感的理解。實際上古詩文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小學生在最初接觸古詩文時,可以先選擇簡單的進行閱讀,課外接觸的古詩文學生只有感興趣就也可以記錄下來,并對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或者是根據自己理解,在旁邊配上文字及圖畫,提高古詩文學習的趣味性。例如:當學生在學習《江南》時,可以通過古詩描述的景象,在旁邊配上文字,并根據自己想象力,將自己熟悉的事物也融入其中,按照古詩文的描述形式嘗試寫作。
2.體會古詩文中的德育滲透
在學生學習古詩文時,首先需要通篇閱讀,大致了解古詩整體結構及內容,而后在整體把控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并逐漸體會其中蘊含的德育文化。古詩文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但是其描繪的場景及體現的情感卻是相當豐富的,而小學語文古詩文作為學生學習古典文化的啟蒙階段,教材中所設置的古詩文也大多符合學生特點,文藝淺顯,并且古詩文所展現的內容往往具有較強的整體性,無論是語句還是字詞都是銜接在一起的。在加深理解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帶有感情的去閱讀,積極參與教師布置的教學活動,促使古詩文內涵能夠充分體現,從而確保德育能夠高效滲透。例如:在對《涼州詞》進行學習時,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這就需要從整體入手,不能將文義分開來理解。
總之,教師要讓德育滲透到學生的古詩文學習中,從課內到課外,從設計活動、開展活動到活動總結評比,從課堂教學到作業評定,使德育不自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健全學生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邊偉峰.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43).
[2]張春艷,方春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 2016(3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