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鵬 吳茂全 裴曉雯
【摘要】本文通過對當前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對分專業制定教學大綱的問題、學生分班的問題、教學班級內部的問題、考試命題方式的問題等提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大學數學 分層次教學
【中圖分類號】O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119-01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學習目標的差異,有區分地開展的大學數學教學工作。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分層次教學的理論研究得到了國內眾多學者的高度重視。近年來,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實施了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隨之產生了一些問題,下面對這些問題作以探討,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分專業制定教學大綱的問題
大學數學課程如果采用按專業分層次教學,就要求教師首先應當根據每個專業對該課程的具體要求,分別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一方面,在制定教學大綱的時候,教師應當主動地了解所授課程專業的后繼課程中對該課程應用到的知識內容,將這些知識內容在教學大綱中相對于其他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突出體現。另一方面,在制定教學大綱的時候,教師應當充分注重課程內容體系的完整性。教師不能因為該課程中的某些內容在后繼課程中沒有得到具體應用,就隨意地在教學大綱中刪減這部分內容。因為學生學習一門數學課程,不僅僅是為了獲得具體的數學工具,而且往往更重要的是為了促使其在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上獲得更大的提高。
二、學生分班的問題
如果某一專業的大學一年級新生數量較多,可以依據學生的數學能力將他們分別編入兩類不同能力水平的班級。具體的分班依據,可以參考高考的數學成績,或者是參考入學后組織的數學能力摸底考試成績。這樣,針對不同數學能力的班級,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另外,為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大學一年級下學期及以后各年級的同一專業的學生,可以依據其上一學期某一數學課程的成績或者幾門數學課程的平均成績,將本學期數學課程的教學班級重新劃分,或者是將原來的教學班級人員做出一定比例的調整。
三、教學班級內部的問題
前面提到了依據學生的數學能力可以進行分班教學,但在數學教學實踐中,往往會出現由于某一專業學生人數過少,無法進行分班的情況。另外,無論是否進行上述的分班,在一個教學班級內部,學生們的學習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差異:部分學生想將來報考碩士研究生,打算對該課程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而其他學生可能當時還沒有這樣的想法,只是打算順利地通過該課程的考試。
教師在一個教學班級進行分層次教學的時候,應當依據課程教學大綱來開展工作。教師應當首先滿足那些數學能力較弱或者只想順利通過課程考試的學生的學習要求,保證他們能夠從容掌握該課程的基本內容,使其數學知識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進而滿足其學習后繼課程和直接步入社會工作的一般要求。對于那些數學能力較強或者想將來考研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較高難度的學習內容和資料,在課堂上適度講授,積極地鼓勵他們自學,并且在課后給予個性化的指導。這樣,教師就可以使他們在順利完成課程教學大綱要求的基礎上,初步具備應用數學知識研究復雜問題的能力,進而滿足其精深學習專業知識或者考研的需求。
四、考試命題方式的問題
大學數學課程的考試成績,涉及到了關于學生的學習水平和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兩方面的評價問題。開展分層次教學后,數學課程的考試通常有兩種命題方式,它們的評價側重點不同。第一種命題方式側重于教學效果的縱向評價,依據前述專業和數學能力的差異分別進行命題,這樣能夠充分地體現出各專業的特點和不同能力水平班級的教學特色,但不利于對不同專業和不同能力水平班級的學生進行橫向評價,也不便于評價任課教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差異。第二種命題方式側重于教學效果的橫向評價,對同一課程進行統一命題,這樣便于對師生進行評價,但不利于體現出分層次教學中的各專業的特點和不同能力水平班級的教學特色。
參考文獻:
[1]李嘉,于鶴丹.試述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意義及實施[J].科技風,2018(04):43.
[2]邢培旭.線性代數課程分層次教學研究初探[J].輕工科技,2012(11):171-172.
作者簡介:
姜鵬(1976-),漢族,男,遼寧沈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應用數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