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婷 楊曉梅 楊玉璇 劉杰 王淑霞 李勇
【摘要】鄉村幼兒園地處經濟相對落后的環境中,多媒體設備不足,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同的鄉村幼兒教師由于性別、年齡、園所性質等因素的差異,對信息技術的掌握水平差異明顯,欲全面提高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能力,需要制定多媒體教學活動制度、提供信息技術應用成長環境、構建長效發展機制。
【關鍵詞】鄉村 幼兒教師 信息技術 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231-02
一、問題提出
《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基礎階段,對信息技術的需求愈加強烈。鄉村幼兒園由于地處相對偏遠、貧困、落后的地區,各方面的信息技術設備及相關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因此對信息技術的教育需求尤為迫切。欲提高鄉村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力,亟需對鄉村幼兒教師的當前信息技術水平進行深入了解。
信息技術對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擴充教學信息,開闊交流平臺。幼兒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展示一些有利于兒童發展的、精美的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方面教學內容,使幼兒同時得到多種信息。另外,幼兒技術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與幼兒、家長的溝通,更好的為教育教學服務。其二,優化教學形式,提高活動效率。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優化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形式,使幼兒園教育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方便幼兒愉快的進行學習活動。其三,方便幼兒的認知學習和情感升華。幼兒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信息技術能夠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提供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適宜材料,包括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活潑美觀的動畫組合已經優美悅耳的音樂情景等,這些素材的整合與優化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參與。
二、當前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現狀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編調查問卷《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調查問卷》,引導幼兒教師對自己的基本信息技術水平進行客觀評估,并通過現場對話的方式了解當前幼兒教師信息發展水平的現狀,從而得到能夠客觀反應當前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數據,然后使用 SPSS20.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分析,了解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基本狀況。本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來自山東省濱州市不同地區共 9 所幼兒園的 116 名幼兒教師(如表1)。從單位屬性上講,選取了公立幼兒園的 82 人、民辦幼兒園 34人;從班級上講,選取了 41名小班幼兒教師、37名中班幼兒教師、38名大班幼兒教師。
表1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研究對象的情況匯總表(雙向)
(一)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發展的一般特征
將鄉村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分為三個等級,得分范圍為“0-1 分”的情況為一級,定義為“基本不會”;“1-2 分”的情況為二級,定義為“一般”;“2-3 分”的情況為三級;定義為“較高水平”。由表 2可知,幼兒教師的word處理能力和Excel處理能力的等級得分均處于“2-3分”之間,屬于“較高水平”等級;幼兒教師的PowerPoint處理能力和總體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能力的等級得分分別為1.85、1.56,屬于“一般”等級水平; 幼兒教師的 Flash處理能力和游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的等級得分均為1.01,剛剛達到“一般”等級的得分。由表2數據可知,鄉村幼兒教師的Flash處理能力、游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總體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等方面的技術水平比較低。
(二)不同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比較分析
1.不同性別的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比較分析
對不能性別的幼兒教師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見表3):不同性別的幼兒教師的word、Excel、PowerPoint處理能力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0.000<0.01);不同性別的幼兒教師在總體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存在顯著性差異(P=0.028<0.05);不同性別的幼兒教師的flash處理能力和在游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值均大于0.05)。
2.不同年齡階段的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比較分析
對不同年齡階段的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見表4):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師的word、Excel、PowerPoint處理能力和總體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呈現極其顯著性差異(P值均為0.000,小于0.01);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師的flash處理能力水平呈現顯著性差異(P=0.012<0.05);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教師在游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呈現顯著性差異(P=0.0374<0.05)。這說明: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農村幼兒教師對于相對比較簡單的信息技術如Word、Excel等方面的水平差異性較大,而對于比較難的信息技術如動畫軟件Flash等方面的差異性較小,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幼兒教師都不能很好地掌握此類軟件的應用技術。
3.園所性質不同的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比較分析
對園所性質不同的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見表5):園所性質不同的鄉村幼兒教師的Word、PowerPoint、flash處理能力,以及在游戲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沒有呈現顯著性差異(P值均大于0.05);園所性質不同的鄉村幼兒教師Excel處理能力水平呈現顯著性差異(P=0.011<0.05); 園所性質不同的鄉村幼兒教師在總體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水平呈現極其顯著性水平(P=0.001<0.01)。由表5所知,民辦幼兒園的鄉村教師使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整體水平不比公辦幼兒園差。
三、關于鄉村幼兒教師信息技術發展的建議
(一)建設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制度
對大部分鄉村幼兒園來說,信息化教學環境與設備條件還非常不完善,多媒體設備數量不足,信息技術使用的形式單一、內容相對狹窄。幼兒園管理部門及相關人員應加大鄉村幼兒園信息技術的投入力度,構建規范的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新機制。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建設多媒體教學活動新機制。首先,出臺幼兒園多媒體教學管理制度并認真實施,引導幼兒教師不搞形式主義、不能為了裝飾點綴而使用信息技術,使幼兒教師在思想上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重要性、在行動上自覺而合理進行多媒體教學活動;其次,加強幼兒園多媒體教學活動的具體指導,推動多媒體教學活動向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使用范圍開放化的趨勢發展。第三,構建科學的幼兒教師職后信息技術發展評價體系。將幼兒教師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納入幼兒園教育教學能力的考評標準,組織多樣化的幼兒園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推動信息技術的園內交流、園外互動,想方設法提高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同時,合理地開展競賽、考評考核活動,調動幼兒教師進行幼兒園信息技術應用的積極性。
(二)提高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能力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指在數字化的幼兒園教學環境中,將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活動目標、課程內容、區域活動組織、游戲開展等方面進行深層次融合,以此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創設更有利于幼兒學習活動的成長環境,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快樂發展的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融合是形式或手段與內容的融合,提高幼兒教師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能力,要從兩個角度進行著重關注: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具備專業的學前教育理論素養,任何信息技術的融入都不能違背學前教育本質的核心理念,即不能為了用信息技術而用信息技術;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水平,對幼兒園教育教學來說,尤其是形象真實、動感逼真的動畫情景制作技術是非常需要的,上述調查分析顯示,幼兒教師對flash等方面動畫技術的掌握水平普遍較低,只有熟練的掌握必備的信息技術,才能夠更有效的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幼兒教師應樹立信息技術是為教育教學活動服務的理念,想方設法學習多媒體使用技術,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作用,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快樂地成長。除了幼兒教師的自身努力之外,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提供提高信息技術學習與運用的機會和氛圍,促進幼兒教師的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能力。
(三)加大創新力度,擴大應用領域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可以分為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多媒體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特殊優勢,它可以充分展現教學的生動性和直觀性,為幼兒所喜愛,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應該貫穿于各個領域中。
1.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敏感度
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幼兒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持支持態度,但是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不夠廣泛,找不到運用信息技術的出發點,依然有很多教師在活動中運用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生硬地把信息技術作為呈現內容的手段,不能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時,應善于發現能夠應用信息技術的方面,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敏感度并合理地進行深度運用。
2.樹立全方位的信息化應用觀念
幼兒的學習是一種廣泛意義上的學習,與中小學及其他階段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區別,幼兒教育應該體現廣泛性、情景性、活動性和游戲性,信息技術的全方位融入是對幼兒學習特點的尊重和理解。例如,在藝術領域《唐老鴨減肥》的活動中,我們不僅僅利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播放,我們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不同體態的唐老鴨動畫形象,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進行整體感知,我們還能利用多媒體構建一個有利于幼兒進行動作模仿的活動情景,使幼兒愉快的進行模仿學習。
3.整合信息化資源,構建長效發展機制
幼兒園應加強信息化資源的整合與管理,分門別類地對幼兒園各個領域的信息技術應用實踐進行梳理,使信息化資源系統化、規范化,有利于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活動的融合。例如,針對語言領域的活動,我們可以把所有在語言活動中出現的主題、活動方案、技術支持等方面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分類匯總的同時,對二者融合的典型案例進行進一步的發展、推廣。在不斷收集、整合幼兒園信息化資源的基礎上,構建幼兒園信息技術應用的長效發展機制,實現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信息化和信息技術的學前教育化,為幼兒的學習活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1.
[2]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楊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現狀調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5(10).
[4]何克抗.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J].課程·教材·教法,2014(2).
作者簡介:
董婷(1988年4月-),女,山東濱州人,本科,二級教師。
李勇(1985年6月-),男,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生,助教,從事游戲與課程、兒童哲學方面的研究。